原标题:图书资讯丨中正之笔:颜真卿书法与宋代文人政治

作者简介

倪雅梅(Amy McNair),女,美国堪萨斯大学教授,芝加哥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艺术史。著有“ Donors of Longmen: Faith, Politics, and Patronage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t Sculpture ”(夏威夷大学出版社,2007)等,发表关于佛教和书法的学术论文多篇。

译者简介

杨简茹,艺术学博士,现为广州美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美术史、文化遗产。

祝帅,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史论、视觉文化。

内容简介

在《中正之笔》中,作者倪雅梅认为颜真卿之所以获得显赫的艺术声誉,是基于某些政治的原因,而非纯粹的审美原则。她论证了颜真卿的重要地位是由11世纪几位有权势的文人人为制造出来的,他们希望通过与颜真卿正直的声名建立联系,从而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他们将书品等同于人品,并且大力弘扬颜真卿的书法风格,以便把自己装扮成和颜真卿一样的人物。《中正之笔》讲述的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段微妙、世故而英明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人们对历史进行了创造性的重新阐释,并将这种阐释作为达成自己政治意图的手段。

目录

中译本序

致谢

导论

第一章 书法中的政治

第二章 颜真卿的显赫家世和早年生涯

第三章 “巢倾卵覆”:安史之乱

第四章 安史之乱后朝廷的朋党政治

第五章 从道教碑文到道教仙人

第六章 佛教徒的同道与纪念活动

第七章 颜真卿的晚年风格

第八章 儒家殉道者

参考书目

索引

附录 作为书法范本的信札:颜真卿(709-785)《刘中使帖》漫长而传奇的经历

校后记

中译本序

倪雅梅

在大学读书时,我就对中国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深的迷恋。当时,傅申教授曾到访我们中国艺术史研究班,为我们教授中国书法史课程,并向我们展示了他自己的艺术。随后,我撰写了关于宋代书法家蔡襄的硕士论文。正是在硕士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颜真卿的重要性。这本书就是在我关于颜真卿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

在研究颜真卿之初,我就意识到我很难穿透几个世纪以来对颜真卿作为一个艺术家和一位男性的感知,来看待这位“真实”的唐代人。而且,作为一位20世纪的美国女性,我又怎么能够去理解一位8世纪的中国贵族呢?但是,我觉得我有机会去把握那些艺术批评家和政治家们的观点,正是他们利用了颜真卿的艺术和形象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他们的做法看起来似乎是一种彻彻底底的现代行为,因为这种行为在我们今日所处的世界中仍然存在。因此,我做了一番接受史的研究,从中考察了北宋时期欧阳修、蔡襄、苏轼、黄庭坚以及米芾这些人,他们是如何有意识地利用颜真卿的书风和名望的。

本书的英文版出版于1998年,所以从那时起,我的同行们就理所当然地对本书提出了一些问题。石慢(Peter Sturman)教授在2002年第32期《宋辽金元》(Journal of Sung-Yüan Studies)上就此书发表了一篇精彩而发人深省的书评。他在文中有力地论证了所谓苏轼临的颜真卿《争座位帖》实际上是一件伪作。另一个问题是有关颜真卿和宗教。丹尼尔·史蒂文森(Daniel Stevenson)教授提醒我注意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有可能表达了他对于佛教的信仰。直到最近,我应邀参与了李安琪(Antje Richter)教授主编的《中国信札与书信文化史》(A History of Chinese Letters and Epistolary Culture)这部研究中国文化中的书信的著作中一卷的写作,因而得以对颜真卿的《刘中使帖》进行了一番研究。我的论文题目为《作为书法典范的信札:颜真卿(709-785)〈刘中使帖〉漫长而非凡的经历》,收录于《中国信札与书信文化史》(莱顿: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2015年)中的第53-96页(经作者倪雅梅同意,该文已作为附录收入本书中译本中——校译者注)。

非常感谢杨简茹博士将我的著作译成中文。我盼望中国读者会喜欢这本书!

校后记

祝    帅

近年来,海外中国研究的成果陆续被介绍到国内,以至于在国内文史研究领域形成了新的显学。然而这种译介有个小小的遗憾,就是在引进国内的海外中国研究的著作中,艺术史类著作的数量还不能与其他学科相提并论,而其中关于书法史著作的引介尤其稀少。也正因此,海外一些出版了10年以至20年以上的重要的书法研究著作,至今却还没有中译本出版。这种海外中国艺术、中国书法研究著作引进的现状,与国内艺术史、书法史研究领域亟待与西方同行展开交流和对话的吁求极不相称。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教授倪雅梅博士的《中正之笔:颜真卿书法与宋代文人政治》就是西方为数不多的书法研究著作中堪称经典的一部。这本书不仅是西方围绕这位中国书法史上数一数二的艺术家出版的第一本、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本学术研究专著,也是一部开辟了书法史乃至艺术史研究范式的重要著作。这从该书出版后在文学史、宋史等其他研究领域中所保持的极高的引用率中就可见一斑。

倪雅梅的原著出版于1998年,迄今已有二十余年。二十年来,国内陆续出土和发现了一些新的石刻、书迹和文献史料,关于颜真卿和唐宋书法史的研究也有了许多新的进展,因此书中难免有一些需要更新或改写之处(如书中一些讨论显然未包括1997年底出土的《郭虚己墓志》及2003年出土的《王琳墓志》。其中一些比较明显的地方译者都在译文中以“译者注”的形式加以了说明),但即便如此,中国学者对这部著作仍然应该倍加关注,这显然不是因为作者作为西方人对颜真卿书法的审美判断或者文献解读,而是她把书法史写作作为一种政治投射的独特问题意识与研究方法。作者关于“颜真卿的书法并不美,为什么还在书法史上有如此高的地位”这一问题意识可谓贯穿全书叙述始终,并结合宋代的接受史给出了一种合乎逻辑的解释。关于作者对于颜真卿书法的艺术评价是否公允、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是否符合历史实际等问题大可见仁见智甚至引发辩论,但不得不承认作者的问题意识和观照视角与我们习以为常的书法史叙述大相迥异,在论述上也能做到自圆其说,而这些正是我们之所以看重并推荐这部著作学术价值的理由。

这个译本也是中国书法史研究领域的读者渴慕已久的。随着海外中国研究热潮的不断升温,2009年以来,笔者不断在各种书法史会议、论坛等场合听到有书法研究领域同仁提及或者引用此书。有鉴于此,笔者开始着手此书的译介,同时向好友卞清波建议将此其列入《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的选题计划,并向丛书主编刘东教授主动请缨来承担本书的翻译工作。笔者从读书时起即受惠于《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在北大读书时更曾有缘在刘东教授的课堂上亲炙教泽。本书的翻译,即是在刘东教授和卞清波兄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之下完成的。且本书付梓之际适逢《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创办三十周年,能够以自己的译作见证这一关键的时刻,我们深感荣幸。

关于这本书的中文书名为何最终确定为《中正之笔》,在此也有必要稍加说明。倪雅梅所谓的“ the upright brush ”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的是颜真卿书法使用的是“中锋”,另一方面也意在说明这种“中锋”用笔的方法与宋儒所建构出的一种“正义”的人格形象的内在一致性。对此,若直译为《中锋》显然不符合作者的原意,更何况“中锋”在正文中的表述为“ the centered brush ”。本书出版后,白谦慎先生在很多场合向国内读者介绍这部著作的时候,都将书名翻译为《心正笔正》。这当然是一个很传神的意译。但问题在于,“心正笔正”这次历史上著名的“笔谏”的始作俑者却是柳公权而非颜真卿,用柳公权的名言来命名一本颜真卿研究的著作显然并不那么合适。2017年,本丛书中《斯文》一册的译者刘宁在该书译文中将本书书名译为《秉笔直书》,则似乎又有些过度阐释之嫌。

正在本书翻译过程中,笔者读到由刘东教授主编、201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学术》总第36辑中所刊登的本书的书评,这也是笔者印象中大陆学术界发表的本书的第一篇中文书评。在那篇书评中,作者张丹将本书书名翻译为《正直之笔》,这个译名似乎与2014年校者在专著《从西学东渐到书学转型》(故宫出版社出版)中提及本书时所使用的《笔正》的译名有异曲同工处,但亦有意犹未尽之感。因此,本译稿即将杀青之际,笔者再次直接向刘东教授请教关于译名的问题,他当即提出了《中正之笔》这个译名。该译名源自书中援引的(传)苏轼《临争座位帖跋》中的“锋势中正”一语,既兼具了“中锋”和“正直”的双关之义,又符合作为书名扼要精炼的特征,堪为一时之选。

本中译本由译者、校者合作译成。翻译过程是这样:起初,由祝帅译出部分章节作为样张,再由杨简茹译出全书的初稿,最后由祝帅全文通校,并润色定稿。校译过程中,曾就个别语言和文献回译问题寻求过张平、祁小春、谷赟和刘阳等师友的帮助,初稿译完后,又交由李慧斌博士通读一遍,订正了若干史料错讹。当然,限于水平,书中的一切错谬还应由我们来承担。在译稿杀青之际,原作者倪雅梅教授亲自为本书撰写了《中译本序》,并惠允将其在本书出版后撰写的关于《刘中使帖》的新作作为附录,一并收入本书中译本中。本书的校译及出版,还得到了江苏人民出版社,以及我们的工作单位北京大学和广州美术学院领导和同仁的关心和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谢忱,也期待来自广大读者、专家的批评指正!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系列”丛书

中正之笔:颜真卿书法与宋代文人政治

The Upright Brush: Yan Zhenqing's Calligraphy and Song Literati Politics

[美]倪雅梅 著  杨简茹 译  祝帅 校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214223050

定价 56.00元

美术遗产

美术 | 考古 | 建筑 | 文物保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