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原是一位加拿大来华留学生,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就读。在留学期间,大山因为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演出小品中扮演洋女婿角色,表演到位,受到观众的喜爱。自此,大山开始在国内走红了。

大山也是很会抓住机会的人,在那年拜了当年曲艺界重量级人物姜昆为师,也成为国内第一位外籍相声演员。那几年观众们也特别乐意看到歪果仁爱好中国文化,像大山这样一副白人面孔,说着纯正的中国话,表演着中国特有的相声,那是相当的讨喜。那些年,大山甚至年年上春晚,各种产品代言,成为除了白求恩之外,中国人最熟悉的外国人了。

然而最近十年几乎再也没有听见大山这个名字了,更不用提大山讲相声了。但大山当然也没有闲着,毕竟还要养家糊口呢!据说大山目前在海外华人的春晚节目类的舞台上还是蛮有市场的,主要市场已经转移到海外了。近期,大山在微博里提到脱口秀表演,这是打算转型啊!

不仅是大山,那些老相声界的名人也都没有再表演什么相声了,相声到底是出来什么状况呢?

说到相声这门艺术已经有上百年了,诞生之初,只是一门刷嘴皮子逗观众乐的街头表演,耐以养家糊口的手艺,和拔牙、剃头、修脚、变戏法属一个等级,都是在街头摆摊,从没登过舞台。49年建国后,不知道是因为领导们觉得相声经济成本低、环保还是因为啥的,硬生生把相声地位抬高到了艺术。原本相声就是艺人赚钱的手艺活,观众听一段也就是图个乐,而在49年以后,相声从街头搬进了艺术殿堂,要求也就不同了,相声被强行加入了宣传、教育、歌颂等新式功能,娱乐反而变的次要。

在电视普及后,相声也上了电视,也有新相声创作出来,可是观众们还是觉得没有老段子可乐。后来时代发展,娱乐形式越来越丰富,相声的受众也越来越少了。随着老一代相声演员逐渐离世,徒弟们也逐渐改行,那些地方政府养着的文艺剧团也都逐渐解散,相声几乎面临消失。

或许是因为原本被政府剧团垄断的市场留出了空白,一些坚持讲相声的民间相声剧团在最近几年忽然火了起来,但前景依然不很乐观,曾经一票难求的德云社,小剧场的上座率也一直在五成左右徘徊,只能处于勉强维持的阶段,需要团里的几个大角儿从商演、综艺等方面挣钱来贴补,才能维持一个团体的正常运转。

随着《相声有新人》这档电视节目的热播,全国各地相声小剧场的相声新秀有机会上台露了面,让我们看到还是有很多相声从业者在坚持这门艺术。也看到了他们背后的种种辛酸。有选手表示:有时候一周连一场表演都没有,更别提赚钱了!来自大连的一位选手因为热爱相声,自己创办了相声园子,然而四年竟赔了四百多万。。。说出来都是泪呀!

现在虽然最有名的相声团体收入还是可观的,据说郭德纲年收入可达5千万,然而其他小团体很难获得什么收入,处境艰难。郭德纲和郭麒麟也一直强调说“相声是虚假繁荣”。还是有很多观众喜欢相声的,不过拿几百块钱去买个票,听个把小时相声,恐怕也没多少人吧?况且相声说的好不好笑还未必。相声的前景,是需要行业大变通还是会随时代灭亡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