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部署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工作。

《意见》提出七个方面要求:压实地方和单位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落实员工个人防护要求, 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和集体活动。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 保留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等制度,规范疫情应急处置流程,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分区分级恢复生产秩 序。及时取消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不相适应的防控措施。推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及时帮助解决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和重大项目开复工等问题。抓好农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稳产保供。推动服务业复工复市。 低风险地区由经营者自主决定复工复市时间。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暂不恢复。

做好客运恢复和返岗服务。 除入境人员外,低风险地区之间的人员流动不得再设置障碍。加强交通秩序保障。做好离鄂离汉通道管控措施解除后交通秩序保障。统筹做好外防输入和畅通国际物流通道工作。

《意见》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强化主动作为、责任担当,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减轻负担。

北京发布酒吧等场所防控指引:提倡预约,桌位间距1米以上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

1、注意室内空气流通。营业前,应充分进行室内通风换气,确保通风设施正常运行。营业中,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可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时,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行防控指引》。每日停业后,及时打开门窗进行充分的自然通风换气。同时,应保证厢式电梯的换气扇、地下车库通风系统运转正常。

2、保障环境清洁。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餐后垃圾。洗手处要为顾客提供洗手液,并保证水龙头等设施正常使用。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和干爽,同时做好每日消毒和及时清扫。

3、建立健康监测制度。建立员工每日健康监测制度,进行体温监测登记,若员工出现发热、干咳等症状,不得带病上班。顾客在酒吧入口处实施体温检测,可使用“健康宝”等软件,实行“绿码”准入制。

4、做好个人防护。顾客与服务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公众佩戴口罩指引》佩戴口罩。工作人员为顾客提供服务时应戴口罩,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和工作服清洁卫生。

5、保持社交距离。提倡建立顾客预约制度,合理安排顾客到店时间,避免人员聚集。经营单位要在疫情期间调整桌位间距,确保间隔在1米以上,如桌椅固定无法移动,要明确标识出非使用桌位。同时,提示顾客在公共区域活动或等候时注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

6、加强餐饮管理。提供用餐服务酒吧应同时参照市商务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餐饮服务单位经营服务指引》。

7、落实公共用品消毒。加强公共用品用具的清洁和消毒,对话筒、娱乐设备按键等用品,在使用前应提前进行消毒。提供给顾客使用的餐饮具、话筒套等公共用品用具应一客一用一消毒,顾客接触较多的部位,如门把手、桌面、水龙头、电梯按键等应根据客流量及时消毒。

文/综合央视新闻、北京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