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对于海信、索尼,虽然华为在彩电行业的精力充沛,但是经验和沉淀不足,短期内还需要聚焦产品的积累、品牌的蜕变,以及技术的丰富,还难以在高端大屏市场上出彩。家电圈注意到,不管作为后来者的华为,还是先行者的海信与索尼,今年以来这几家企业征战“高端大屏”市场的战略筹码,都锁定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以“高画质、高音质、新设计、新智能”满足对于高品质生活方式追求和向往的用户需求,才能真正实现称霸高端市场。

无论是新入局的华为,还是已领跑行业多年的索尼、海信,如今在彩电市场上都瞄准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争夺高端大屏市场主动权。不过,这也意味着过去彩电市场高端“三剑客”索尼、三星、夏普,如今已经被海信、索尼的“龙凤斗”所取代。

华辛||撰稿

65吋、OLED屏幕、2400万超广角AI慧眼、24999元零售价……4月8日,随着2020年度华为春节新品线上发布会的召开,也揭开了华为智慧屏年度新品的面纱。

随着华为智慧屏第二代产品,就锁定65吋OLED显示技术,并将市场零售价定在24999元。在家电圈看来,这不只是意味着由海信索尼领头的中国彩电高端大屏战车,又迎来了新的跟随者华为。还也意味着,华为没有选择早已“血海大战”的低端市场争夺,而是希望通过差异化的智慧定位和画质突破,要想在高端大屏市场上“闯出一条生路”,正是看到了彩电产业未来的希望和方向。

就在华为65吋OLED智慧屏上市前的一个多月间,在中国彩电市场上已经提前打响一场“高端大屏”争霸赛。其中,以海信、索尼为代表的行业领跑者们,早就跨越OLED等显示技术的较量,而是全面直击8K电视、激光电视等大屏高端市场的开拓和消费激活。

作为本土一哥海信,相继推出75吋全色激光电视,以及85吋8K双屏电视,以“激光和8K”实现了在高端大屏市场的双双引爆。其中,最近2年来海信围绕高端大屏战略相继强化了在高画质芯片、叠屏技术、激光技术等原创首发产品上的突破;随后则是索尼电视,一次性推出了5大系列17款产品的“全家桶”,其中最大变化就是8K电视阵营扩容,覆盖75吋、85吋多个尺寸段。更有意思的,则是海信与索尼一前一后推出了各自的8K电视,售价都锁定为79999元。

家电圈注意到,不管作为后来者的华为,还是先行者的海信与索尼,今年以来这几家企业征战“高端大屏”市场的战略筹码,都锁定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以“高画质、高音质、新设计、新智能”满足对于高品质生活方式追求和向往的用户需求,才能真正实现称霸高端市场。这也意味着,高价不是高端,概念炒作更不是高端,必须要将品牌、技术与产品和文化全面打通并持续提升。

目前从三家企业在高端大屏电视市场的综合竞争实力来看,家电圈认为,各有优势、各有底牌,却也有同行没有的短板和差距。相对于海信、索尼,虽然华为在彩电行业的精力充沛,但是经验和沉淀不足,短期内还需要聚焦产品的积累、品牌的蜕变,以及技术的丰富,还难以在高端大屏市场上出彩。

作为挑战者,华为目前在高端大屏市场上还处于“试水”阶段,虽然找到了“高画质与新智能”的钥匙。但是,作为大屏电视后来者,小屏手机的画质显然与大屏画质的破冰,不是一个层面的技术问题,华为很难将小屏手机的画质技术拿到大屏电视上使用。同样,彩电产业竞争格局已经相对固化,华为没有选择小米那样的低价突破,而是高端大屏,却不是简单的“卖高价”就能占据高端市场份额的。毕竟品牌、品质、口碑,以及基础的技术,缺一不可。这个不是靠炒作、不是靠广告投入能解决的,必须要经历时间的检验。

作为这两年高端大屏市场的弄潮儿和领头羊,索尼与海信则上演了一场“齐头迸进”的争夺战。其中,海信立足自主的大屏显示技术激光电视,打造自有高画质芯片以及背光分区技术等,推出了高画质ULED电视,同时还在8K和OLED产品上进行差异化创新,从而形成了征战高端大屏的“梯队化立体布阵”格局。最终海信成为索尼电视高端地位的最大“威胁者”。

索尼作为全球老牌的高画质代表,最近几年来面对海信的挑战和追赶也在加大创新和变革的力度。一方面坚持并提升在高画质上的技术优势,特别是X1画质芯片的不断升级,以及相关的画质调校技术成熟和完善,推动了索尼在画质上的不断自我挑战;另一方面则在画质之外,构建了音质、设计和智能的新能力,特别是面对中国家庭的实际需求,加大了电视的智能化应用和内容的提升。

过去,中国彩电市场的高端三剑客是索尼、三星、夏普,又称“3S”。如今,中国高端彩电调市场是否会出现海信、索尼、华为“新三剑客”的HSH格局,还是海信与索尼的“龙凤斗”局面?相信,只有时间和用户才能给出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