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现在我国的胃癌发病率有着逐年上升的趋势,几乎可以说是一种高发的癌症,使得一些患者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的伤害,甚至夺走了生命。

而引发胃癌的病因很多,除了与遗传、幽门杆菌有关外,胃部的一些慢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疾病也可引起癌变的发生。而这些胃部慢性疾病的发生大多与我们平日生活中的不良饮食习惯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我们在平日中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就很容易避免一些胃部疾病的发生,自然也会把患胃癌的机率大大降低。为了养好自己的胃,我们应该养成以下几种好习惯

1.每日三餐定时定量

每天有规律定时吃三餐,到了吃饭的时间不管肚子饿还是不饿,都要主动进食,而且遵循“早餐吃的好、午餐吃的饱、晚餐吃的少”的原则,避免过饥或过饱,使得胃保持有规律的活动,肠胃会自动分泌出胃酸以及蛋白酶等,以等待食物的到来,令食物消化吸收的最充分,这个好习惯可大大减少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一些胃部慢性疾病的发生。

2.吃饭时细嚼慢咽

吃饭时细嚼慢咽能让食物在口腔中得到充分的咀嚼,随之唾液分泌的也越多,能够生成唾液淀粉酶,可以起到促消化的作用,使得营养能够充分地被机体吸收。同时也可以使食物变得更细,以减轻胃的工作压力,而不至于停留在肠道中造成堵塞,减少一些对肠道的伤害,从而能起到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3.饮食的温度适宜

饮食的温度应不要太凉,且不要“太烫”。因为常吃寒凉的食物很容易导致胃黏膜毛细血管的收缩,进而会影响到胃蛋白酶、胃酸等消化液的分泌,有甚者会导致各种肠胃疾病的发生。而常吃过烫的食物,容易使得口腔和舌粘膜受到伤害,有时甚至会造成食管粘膜及胃黏膜烫伤,而形成溃疡,时间久了还会导致胃炎、食管炎等一些疾病的发生。

4.饮水要择时

最好养成早晨起床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半小时前饮水的好习惯。因为早上起床后,胃肠已经排空,这时喝水可以洗涤清洁肠胃,冲淡胃酸,减轻胃的刺激,使得胃肠保持最佳状态。饭前提前半小时饮水,能够调动食欲,调节体内无机盐的浓度,减轻饭后盐水过多引起的体渴,同时还有助于肠胃消化。

5.平日适量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食物

平日里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食物,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同时还有助于起到对胃的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可有效发挥胃的功能。同时食物的亚硝酸盐和仲胺进入人体后在胃内可形成亚硝胺,是一种致癌物质,而维生素C具有阻断亚硝酸和仲胺形成亚硝胺的作用,从而能起到一定的防癌作用。

6.季节交换时适量多吃些甘味食物

甘味食物能够滋补脾胃。尤其是在季节更换的时候,人的身体容易发生不适,很多人的肠胃蠕动不好,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导致食欲下降,这时可适量多吃一些甘味食物,如山药、小米、南瓜等食物。因为甘味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纤维,能促进胃肠消化,有助于滋养脾胃、健胃消食,同时也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