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吴三桂的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对于康熙而言,自信的他认为,这场削藩是势在必得的,反贼吴三桂终将在他的脚下覆灭。这场因削藩而引起的战争,没有按照康熙所预想的那般短短几月便结束,相反是足足打了八年,双方进行了6次殊死大战,其中吴三桂赢了4次,在永兴之战战败后,康熙彻底慌了,史书用四个字来形容当时康熙的心情,这四个字就是——忧心忡忡。

这篇文章咱们来讲讲康熙削三藩。
削三藩的起因源于尚可喜年老归辽东,因与其长子尚之信存在隔阂,再加上他知道康熙对三藩的忌惮,从而提出了削藩事宜。
尚可喜的这个举动正中了年仅只有20岁的康熙帝的下怀,对于削藩,他早已急不可耐,但由于忌惮三藩的势力,如果自己贸然主动提出削藩,势必会使三藩叛乱。
此时尚可喜主动请求削藩,正好给了他一个借口,因为既然是藩王自己请求的,那么他自己就占据了主动权。
随着尚可喜请求削藩,耿精忠和吴三桂也假装意思意思,给康熙上书请求削藩。
吴三桂请求削藩实际上就是做做样子,因为他料定了康熙不敢对他进行削藩。
如吴三桂所预料的那般,对于尚之信和耿精忠,康熙实际上没怎么放在心上,认为削了削了。但对于吴三桂这个平西王,康熙还是比较忌惮的,但仅仅也只是一瞬间的忌惮。
当三位藩王的削藩奏折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万业之功盖过了他对三藩势力的忌惮。他告诉自己,这是自己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搞定了三藩,自己文可比唐宗宋祖,武可比秦皇汉武。
这一年康熙20岁,自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拿下权臣鳌拜独掌朝政,康熙的身上有一种极其强大的自信感。我们看顺治帝,终其一生,也只敢在多尔衮死后把他的尸体拉出来鞭打泄愤,而他康熙不用,我们说康熙身上有一种开国之君的鄙夷天下之气势,这个一点也不假。
但考虑到他20岁的年龄,这种鄙夷天下之自信,有点过于盲目。
从而当时他就下了一个决定,既然三个藩王请求削藩,那咱就削吧!
随后吴三桂挂起大旗反了!
对于吴三桂的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对于康熙而言,自信的他认为,这场削藩是势在必得的,反贼吴三桂终将在他的脚下覆灭。
但三藩之乱一开始,瞬间就扑灭了康熙的自信心。
首先,吴三桂掀起大旗之后,挥师北上,气势如虹,如清初之时,其率军荡平西南,万军莫敌,在吴三桂振臂高呼之下,各地反清之士遥相呼应,乘机崛起,遍布十余之省。
再者,康熙是真没想到,八旗兵才入关短短三十余年,便成为了只思酒色,贪昌货贿之众,毫无当年关外斩首十里,马上铁骑彪悍之风。
这场因削藩而引起的战争,没有按照康熙所预想的那般短短几月便结束,相反是足足打了八年,双方进行了6次殊死大战,其中吴三桂赢了4次,在永兴之战战败后,康熙彻底慌了,史书用四个字来形容当时康熙的心情,这四个字就是——忧心忡忡!
在这场八年之战中,吴三桂打下了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此时吴三桂的总兵力和部队战斗力都高于康熙的清军,从当时来看,吴三桂与康熙已经成就了南北对持之势,并且胜利的天枰在向吴三桂倾斜。
可是,就在这一个对持的局面下,康熙最终还是“力挽狂澜”,保住了大清的江山。
总结原因,那就是吴三桂在关键时刻病死了,康熙的胜利是建立在吴三桂年迈病死忐忑之下的胜利,吴三桂如果不在关键时刻病死,康熙被打败是可能存在的事情。当然,这只是如果论,不过前面也说了,吴三桂的兵力和军队战斗力都在清军之上,再加上6战4胜的战绩,直线去分析也是可以的。
吴三桂死后,我们都知道,各藩主诸侯乱作一团,给了康熙覆灭他们的机会,进而促成了大清在危局之下的险胜。
康熙后来在险胜之时也发出感慨:“幸得上天和祖宗庇佑,荡平逆贼,如在拖延数年,将若之何?”
从这段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康熙自己也在后怕,就差那么一点,后世的康熙大帝便要成为亡国之君了。
我们再回到之前来讲,削三藩是康熙身上一个著名的功绩,但这个功绩只是康熙贪功冒进所得,一点都不值得赞颂。
削三藩时,康熙20岁,除掉鳌拜仅仅过去四年,吴三桂在一年已经66岁,按照古代的说法,66岁已经高龄得不能再高龄了,特别是对于吴三桂最终武将来讲,各种伤病会在晚年时期爆发出来。
年仅20岁的康熙面对如此高龄的吴三桂,完全有时间等吴三桂自然死亡,等三藩全部更换到下一代,三藩自然便会成瓦解之态,不用费多大力气,便能够使三藩割据结束。
但康熙偏偏要用这八年之战,数百万人生灵涂炭,来成就自己的英明神武,千秋之功,结果没想却栽了个大跟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