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小型、微型卫星在现今的经济应用和军事应用领域的价值已经越来越大,而和大载荷的民用火箭相比,在发射小型、微型卫星方面,小火箭尤其是固体类型小火箭的优势非常明显。

  出于商业利益和部分军事利益的考虑,中日两国在近些年、在小火箭领域都投入了较大的精力,而从现今的发展来看,中国已经基本确立了领先优势。日前,日本的某型小火箭发射再次失败,而这也是该型火箭自开始实际应用以来的第四次失败。而和日本在小火箭领域的频频失败相比,中国的小火箭发展却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步发展。根据国内权威媒体的报道,日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4院(航天科工运载技术院)研制的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固体助推发动机试车成功,而从相关的披露信息来看,此次的动力测试只是中国众多小火箭研发计划之中的一部分。

  根据已经公开的部分信息,中国的小火箭发展以快舟系列为依托,除了已经发射成功的快舟11号之外,快舟21号,快舟31号,快舟41号也是快舟系列接下来的发展方向。虽然都是为了发射小卫星和商业发射发展的民用火箭系统,但中国快舟系列火箭的载荷水平也在节节攀升。以正在攻关中的快舟21号为例,“快舟21个头大、力气大,一次可发射200多颗卫星”,其运载能力甚至超过美国SpaceX公司研制的“猎鹰9号”火箭,运力也直追我国长征7号火箭的水平。

  快速发射型小型火箭在商业领域和军事领域都是很有价值的,在商业领域,小型快速发射火箭发射费用更低,准备时间更短,非常符合市场需求。而在军事领域,快速发射小型火箭的价值就更加明显了,美国方面设想的基于战争条件下的卫星补发能力建设就是建立在小型快速火箭的发射能力之上的。因此,对于小型快速发射火箭,中日也都在不遗余力的发展,但是,和日本相比,中国的优势明显更大一些。

  中国火箭的箭体材料劣势是众所周知的,而这个领域也恰好是日本的强项。但是,作为世界导弹强国,中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相关集成技术以及经验是日本没有的。小型快速发射火箭为了相关功能考虑大多会选择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而在火箭固体发动机的研发方面,随着我军东风21系列弹道导弹、东风31系列弹道导弹和更加先进的东风41系列弹道导弹的发展,中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民用产品应用也自然不在话下。

  因此,做中国在小型快速发射火箭领域的竞争对手,日本显然是不够格的,而事实上,中国相关方面的目标或者对手也只有整体技术更加先进的美国。(作者署名:利刃/CX)

  《出鞘》完整内容请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抢先查看(查看详情请搜索微信公众号: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完整首发。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