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大连讯(记者史江敏)7月29日以来,大连市出现大范围高温闷热天气,多个区、县、市气温破历史纪录。为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大连市多措并举积极应对。

  据了解,大连市农委加强工作部署。成立3个调研督导组,开展调研督导和服务,同时要求各地做好农作物受旱情况调查和数据上报工作,为研判旱情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各地农业部门迅速行动,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大力开展分类指导和科技服务,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和病虫害动态,提前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最大程度减轻损失。此外,各地农业部门充分利用各类水源,集中调度机具、设备等物资,在保障人畜饮水安全的前提下,及时组织农民利用现有水源和开辟新水源等措施保障水果、蔬菜等高效农业灌溉用水。并且加强灾情核实,开展大田作物受灾情况摸底,启动农业保险理赔程序。

  记者在有大连“菜篮子”之称的金普新区大魏家镇梅家村看到,由于近期持续多日干旱缺水,使得菜农们整理好的地无法施肥、播种。据金普新区林水局水利服务中心统计的数据,截至目前,金普新区大田作物方面,受旱面积18.936万亩,约占总数的48%。其中,轻旱面积12.742万亩,重旱面积5.574万亩,干枯0.62万亩,多为玉米等粮食作物。全区果树面积20.6万亩,其中11万亩大樱桃受旱情影响较重。目前,因抗旱得力,未出现果树死亡现象,但山坡地个别果树已出现黄叶现象,主要问题是水源不足。全区蔬菜播种面积4.6万亩,因浇水及时,未出现减产,但也受到水源不足的影响。同时,受旱情影响,秋菜目前无法正常播种。如旱情持续,将严重影响今年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金普新区因旱水困难人口达7819人,涉及4个街道10个村42个屯。

  旱情发生后,金普新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要求各涉农街道组织人员对辖区内农民饮水问题进行彻底排查。对于无备用水源替代地区,各相关街道积极组建应急供水队伍为群众拉水、送水,全力保证农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新区农业部门和社会事业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农村水厂的水质检测工作;做好抗大旱的思想准备,指导农民开辟新的水源,保障农村人畜饮水和农业生产需要。利用去年建设的十余处应急水源开展抗旱,保障当前农村用水需求。农业部门、街道和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村屯,监督农村饮水工程的合理使用。

  此外,金普新区农业部门组织蔬菜、水果专家下乡开展露地换茬、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生产指导。在保障人畜饮水安全的前提下,动员果农菜农拉水浇树、浇菜。各相关街道以“保果树、保设施农业、保经济作物”为重点,积极采取调用大小机械、将三轮车改成简易取水车、利用管带、邻村调水等各种措施保树保果,最大程度地减少旱灾造成的损失。

  截至目前,金普新区共投入抗旱人员1.58万人次,投入抗旱设备7580台次,出动运水车辆5710台次。投入抗旱总资金1936万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