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晚清时候的重臣,曾国藩绝对是绕不过去的一位。有人认为五百年来把学问应用在在事业上做得最好的读书人一个是明代王守仁,一位就是清代曾国藩。曾国藩出身平民农家,从五六岁就读书,但他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联考七次才中了秀才,凭着不凡的毅力,曾国藩最终还是位极人臣。

他不仅是在治国上很有自己的政治见解,更在为人处世上颇有建树,极其受人尊崇。曾经他就有 很多名言警句流芳百世,提醒后人的处世之道,更有他独特的人生格言用来自修德行。

曾国藩有一句告诫人们的话,他指出:在饭桌上要饮食有节,表里如一,实实在在,注重德行。但凡是破坏其中一点的人都万万不可深交。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一朝重臣如此看重这个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礼仪问题,它已经上升到个人品德和素质高与不高的地步。餐桌文化是最容易看出一个人行为修养的地方,那么为何仅仅就是挑食就可以否认一个人的品性呢?曾国藩之所以这么说,也是有缘由的。

某天一个自称老乡的人来求见曾国藩,向他表达了自己想为他效力的想法,还不停强调自己是可以吃苦耐劳的,而且不会在意薪资问题。而曾国藩一听,就觉得这个人还不错,应该是比较靠谱的老实人,但这种想法却在一顿饭后就改变了,而他最后就给了这个老乡一点钱,让他离开了。原来,吃饭的时候,因为军中煮粥的米是比较粗糙的,还掺杂了一些难以下咽的粗粮。而这位能"吃苦耐劳"的老乡却在吃饭的时候,一点一点地把粗粮挑出来了。

老乡虽然看着憨厚老实,但是席间将这些粗粮挑出来,可见此人吃不了苦,心机深厚,不可用呀,心机深沉,这样的人断不可深交。正是得益于曾国藩敏锐的洞察力和悉心教导,湘军迅速发展壮大,最终成功地击退了太平军,曾国藩在此事上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曾国藩在观察力方面能力突出,所以知人善任,如此“吃饭识人”,你学会了吗?写出你的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