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称为“诗佛”的王维(701—761)是山西祁县人,他在唐代诗人群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山西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及,那就是汾阳人宋之问(约656—约712),他是初唐武周时期的诗人。

李彦乔

山西在中国文学史上曾经占据过重要地位,尤其在唐代中国诗歌创作最为鼎盛的时期,山西毋庸置疑地站在了最前列。有人说山西诗人撑起了唐诗的半边天,应该不是妄言。我们只需看看以下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与他们对于唐诗的贡献,就可以知道山西在唐代诗坛无可替代的地位。

王勃(约650—约676),山西河津人,他与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他的《滕王阁序》已经成为被历代传颂的经典。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更是家喻户晓的名句。尤其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两句诗已经成为友朋交际甚至国际交往的常用语。

被称为“诗佛”的王维(701—761)是山西祁县人,他在唐代诗人群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格律严谨,意态豪放,被历代诗人所推崇。他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无疑成为历代游子共同的心声。

边塞诗人王昌龄(约698—约757),山西太原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他的这首气势雄浑的《出塞二首•其一》充满了爱国主义的豪情。这首诗被后人称作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可见他在唐代诗坛的地位。

同是太原人的王之焕(688—742)以一首《登鹳雀楼》而名垂千古。“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明白晓畅且包含着深刻哲理的诗就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背诵。

还有一位诗人名叫王翰(687—762),也是太原人。他的边塞诗《凉州词二首》写得是何等悲壮,其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读后真有些振聋发聩的感觉。

边塞诗人卢纶(739—799)也是山西人,老家是永济。他的《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其一》“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得何等大气磅礴且痛快淋漓。

永济还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那就是柳宗元(773—819)。柳宗元与韩愈,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东坡,苏洵,苏辙等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他的文章《小石潭记》、《捕蛇者说》早已被编入中学语文教材。他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充分展示了他作为诗人的悲悯情怀。

白居易(772—846)这位与李白杜甫齐名的伟大诗人其祖籍也是山西太原。白居易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两千七百余首诗作,他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创作理论,这些理论对后世的诗歌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一系列作品成为一个时代的经典。如果唐代没有白居易,唐诗的天空将会黯然失色。

还有一位著名的词人温庭筠(812—866)是山西祁县人。他的艺术成就在晚唐首屈一指。他的词以浓艳的色彩、华丽的词藻、细腻的手法来描绘形象和刻画心理,形成了一种“香而软、密而隐”的艺术风格。这是文人词趋于成熟形态的一个重要标志。温庭筠之后,写词的文人越来越多。应该说温庭筠对此后宋词的发展与完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晚唐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司空图(837—908),他是山西永济人。司空图不仅是一位造诣很深的诗人,他尤其还是一位诗词理论家。他的《二十四诗品》是唐诗艺术达到一定高度之后而在创作理论上的必然反映,也可以说是唐代诗歌艺术创作成就的全面总结。《二十四诗品》把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二十四种风格,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和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二十四诗品》奠定了司空图在中国文学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山西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及,那就是汾阳人宋之问(约656—约712),他是初唐武周时期的诗人。后代诗坛对宋之问的人品多有诟病,只是有些事情还存在较大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诗具有深厚的造诣却是历代所公认的。尤其他对六朝以来格律诗的法则与体制进行了规范,使之更趋细密与完善。同时他还创造了七言律诗的新体,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有人甚至称他是律诗的鼻祖,当然也不无道理。

以上这些闪光的名字如同灿烂的群星,照亮了唐代文学的天空。无疑,山西是唐代诗坛的一面无可替代的旗帜。

到了元代,散曲这一文学形式逐渐兴起,元散曲最有代表性的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仆、郑光祖,除了马致远是元大都即北京人以外,其他三位都是山西人。关汉卿(1234前—约1300),山西运城人;白仆(1226—约1306),山西河曲人;郑光祖(1264—?),山西襄汾人。

除了以上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之外,我们还应当提及一个人,这就是刘渊。大家知道,现在人们写格律诗,许多人仍然沿用平水韵。而平水韵最初的刊行者就是刘渊。

刘渊是金朝时期江北平水人,他就是《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的作者,其生卒年不详。所谓江北平水就是现在的山西临汾。诗人写诗所用的平水韵,就是因为刘渊是平水人而得名。平水韵刊行于金代,距今已经有将近900年的时间。虽然现在有关部门提倡用新韵写格律诗,但仍然有许多人沿用平水韵,可见其生命力。可惜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刘渊所留下的诗词作品,但他却给历代诗人提供了写诗的工具。应该说,刘渊对诗词的创作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上这些光辉的名字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了一座座丰碑。也为山西这块土地增添了无尚的荣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