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73元,增长9.9%,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73元,增长9.9%,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

精选合肥每日要闻,带你轻松了解城市更新、房地产市场发展动态。以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统揽,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合肥正逐步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产业创新核心区。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73元,增长9.9%,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75元,增长9.3%。

合肥为加快打造创新之都 提供法治保障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以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统揽,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合肥正逐步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产业创新核心区。

产业创新成效十分显著:今年1-8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分别为51.1%和60.2%,分别较2012年底提升25个和11.4个百分点,撑起了工业经济 “半壁江山”。

同时,创新平台体系正在形成,滨湖科学城正式启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扎实推进。合肥成为全国大科学装置最密集地区之一。人才汇聚渐入佳境,通过优化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合肥人才总量不断壮大,队伍结构明显改善。

创新成果更是亮点纷呈:热核聚变、量子等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中电科38所自主研发出“魂芯二号A”信号处理芯片单核性能超过国际同类芯片性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中科大18个量子比特纠缠刷新世界纪录,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肥诞生……

合肥人前三季度均可支配收入34473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全市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共享发展成绩斐然。

其中,个人收入加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73元,增长9.9%,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75元,增长9.3%。

大众就业方面也是形势喜人。前三季度,全市共向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5.95亿元,惠及在岗职工8.06万人;完成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4.02万人、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75万人,累计发放补贴资金2996万元。城镇新增就业24.08万人,同比增长15.8%,完成省下达全年目标任务的256.2%。

此外,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截至9月底,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42.6微克/立方米,低于年度目标(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PM10平均浓度为65.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4%。全市15个国考断面水质均值均达到年度考核要求。

合肥长江东大街立面容貌提升改造完工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立面容貌,美化街面环境,增强居民群众幸福感,合肥市瑶海区启动长江东大街立面整治提升项目,10月31日下午,记者从瑶海区城管局获悉长江东大街全长3公里路段立面改造已全部完工。

据介绍,此次整治作为瑶海区2019年大建设项目,东起当涂路,西至滁州路,全长共3公里,覆盖长江东大街全路段,主要通过“治乱、翻新、提档”的方式,对建筑风格不协调、店招凌乱、建筑附属设施杂乱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立面改造中

在长江东大街东方商城附近,记者看到沿线店招标牌焕然一新,更加整齐、美观,“我们已完成项目立项、方案审查、图纸设计、清单编制、工程施工等具体工作流程,经过近2个月施工,目前长江东大街立面改造已全部完工,该整治项目主要对沿线道路两侧建筑及附属物店招更新、空调机位和建筑物规整、建筑底层翻新、破损的铺装进行更换,”瑶海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我们严把施工关、材料关和质量关,确保达到整体品质提升的效果,为瑶海区城市形象创造一个良好的范例。”

合肥地铁8号线进展:定位为市区快线 由北城至滨湖

据合肥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消息,近日,有网友留言称:最近在关注合肥地铁发现5号线和8号线基本平行;8号线连接北城、中心城和滨湖新区。5号线也同样连接北城、中心城和滨湖新区,而且都经过合肥南站。那么为什么5号线不延到北城;8号线取消改成其他规划;地铁规划服务居民为主;8号线和5号线我认为形成了资源冲突;而且后期1号线还会继续北延一定程度也会影响到北城。

合肥轨道公司回应称:经总工办核实,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总工办启动了第三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和报批工作,轨道交通8号线工程为该轮建设规划研究线路。8号线定位为市区快线,由北城世纪城至滨湖新区,线路全长约49km。目前,第三轮建设规划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线路方案处于前期研究阶段,具体站点、开工和建设时间暂未最终确定。下一步,合肥轨道公司将结合您的意见进行研究。

合肥新添能源“大动脉” 西气东输定合复线投产

10月31日,记者从合肥市城乡建设局获悉,西气东输定远—合肥复线互联互通工程正式竣工投产,设计年运输量34.89亿方,日输量将达1395.6万方。随着该工程的建成,将有效应对合肥地区的用气压力,进一步缓解今冬高峰期合肥及周边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况。

西气东输一线负责把新疆及国外进口天然气通过埋地长输管道输送至内地及东部沿海城市,是全国能源供应的大动脉,保障着内陆经济发展所需的天然气能源供给。

自2003年起,西气东输已经进入安徽十六年,西气东输在安徽的年分输气量近32亿方,占全省天然气消费量的80%以上。在省城合肥,则占比更高。目前,合肥市90%以上的天然气主要通过西气东输合肥至定远支线输送,日最高输量可达400多万方。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油改气”、“煤改气”进程而增加的天然气需求,导致安徽省天然气供应局面紧张,供需矛盾突出。尤其是自2017年以来,安徽省天然气供应缺口进一步扩大,冬季高峰期供气缺口最高能超过用气总量的30%,用量曾多次超过红色预警线。由于合肥至定远支线已满负荷输送,特别到冬季用气高峰时市场需求缺口凸显,因此亟须再建一条复线满足用气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