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将完成投资1500亿、启动100亿专项债券发行,上海发布会上介绍了这些

王扣柱介绍,上海已经完成250亿元地方专项债券发行工作,后续的100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也将抓紧启动,上述发行收入将全部用于重大项目。

在4月10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王扣柱、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吕鸣、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许健、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裴晓介绍上海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的相关举措。

上海今年将完成投资1500亿元

王扣柱表示,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上海目前在建128项重大项目中具备条件的已全部复工。今年,上海重大项目聚焦科技产业、社会民生、生态文明、城市基础设施、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等领域,共安排正式项目152项,其中包括在建项目128项、计划新开工项目24项,另外安排预备项目60项,总投资约2万亿元。“受疫情影响,复工比去年延后了大约一个多月,一季度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10亿元,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但通过调动各方力量,科学合理安排好工期,相信可以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把耽误的工期赶出来,完成全年1500亿元的目标任务,并且力争完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下阶段,上海市发改委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项目前期工作。今年计划新开工项目中,一季度已经有7个项目实现开工,60个预备项目中3个项目已经开工。相关部门将组建工作专班,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深化审批制度改革,畅通绿色审批通道,抓紧办理项目审批手续,强化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创造条件争取更多的新开工项目和预备项目能提前到二季度、三季度开工。

二是加大项目储备力度。提早谋划储备项目,不断充实项目储备库。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已经安排了6000万元专项研究经费,推动前期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两港快线、嘉闵线北延伸、苏申内港线、竹园白龙港污水连通管等项目前期研究经费已经下达。二季度,上海市发改委还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今后三年的重大项目清单,确保重大项目“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形成滚动接续。

三是加强建设资金保障。国务院常务会明确,今年要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扩大有效投资补短板。上海已经完成250亿元地方专项债券发行工作,后续的100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也将抓紧启动,上述发行收入将全部用于重大项目。近期,根据“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工作要求,上海市发改委又梳理准备了一批今年争取开工的重大项目,一旦专项债券额度获批,将迅速用于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

上海发布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20条”

王扣柱解读《上海市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称,研究制定过程中,重点把握以下三方面:一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发挥好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复工复产难点、企业需求呼声等开展调研,提出针对性政策举措。三是体现政策力度和覆盖面,着力解决投资痛点堵点,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围绕集成电路等领域继续加大技改支持力度

吕鸣表示,技术改造是拉动工业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也是上海多年来工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上海技改投资已占到全部工业投资的65%,在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投资效果看,技术改造对企业效益提升和经济拉动作用明显。目前上海市经信委重点跟踪了100个完项技改项目,改造后企业平均销售额增长1.7倍,利润增长2.4倍,税收增长2.8倍。

当前形势下,为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发展,上海市经信委在抓好投资促进、压细压实招商引资任务的同时,将继续加大推进技术改造力度,支持产业发展。

一是进一步发挥技改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在2019年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3%的基础上,将增加市级专项资金规模,加大技改支持力度。目前,上海市经信委已会同各区和重点产业园区,全面梳理了全市约2000个拟建、在建技术改造项目,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

二是把握机遇,支持培育在线新经济。近期,上海将发布《促进在线新经济行动方案》,聚焦在线新经济业态,将实施无人工厂专项技改行动,加大对无人工厂、数字车间、智能制造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在推动六大支柱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同时,加快培育在线新经济领域的高成长性企业。

三是统筹各类产业支持政策。针对优质技改项目,加大市级层面科技、产业等各类专项统筹力度,综合运用重大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产品首版次、科技型创新券等专项支持,打好政策组合拳。另外,针对符合条件的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经批准,提高容积率和增加地下空间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加大新开工重大项目的前期服务力度

许健表示,重大工程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日前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印发了《关于优化本市重大项目规划资源审批和供地流程的实施意见》,对于列入市、区两级重大工程的计划新开工项目和预备项目,积极开展规划、土地等提前服务。着眼项目类型全覆盖、管理流程全覆盖、审批事项全覆盖,依托在“一张蓝图”基础上构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做实项目实施库,稳定设计方案,依托行政协助制度促进项目策划生成。全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用地计划,做到应保尽保,包括提前下达全年一半的减量化用地指标,加大周转指标统筹调剂支持力度。

同时,还会进一步研究减化《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包括采用开工放样复验备案制,对低风险产业类重大项目实行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验登合一”等。

建设项目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再精简

裴晓表示,上海将在工程建设领域,对占用大量时间的评估评审等“隐性事项”进一步优化。

上海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主要包括各类报告编制、评估评审、测量测绘、鉴定检测。其中,评估评审等中介服务事项存在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等问题。从去年起,上海充分研究借鉴“特斯拉”等项目审批创新经验,启动相关改革。工程建设项目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从改革前的72项,精简到现在的40项,精简率达到了44%。

精简后的中介服务事项,按委托主体来分,由政府委托19项,由建设单位委托21项;按服务类别来分,报告编制17项,评估评审20项,检验检测2项,测量测绘1项;按触发频率来分,一般事项有18项,特殊情形有22项。按审批阶段分,两库和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24项,工程建设许可阶段5项,施工许可阶段7项,竣工验收阶段4项。

今年年底前,上海将进一步提升服务标准、优化办理流程、压缩办理时间。各中介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在原基础上进一步缩减三分之一,适用范围在原基础上进一步缩减三分之一,办理材料在原基础上进一步精简三分之一,清单内的所有事项全部接入一网通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