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少爷张志沂,黄家小姐黄素琼,在结婚时是一对人人称羡的金童玉女。生下女儿张爱玲和儿子张子静后,他们于1924年搬到天津。张志沂通过时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总长的堂兄张志潭在津浦铁路局谋了一个英文秘书的职位。有钱有闲,有儿有女。有汽车,有司机,有佣人,张爱玲和弟弟还都有专属的保姆。那时张家的日子是非常风光的。

但不久,张志沂开始花天酒地。嫖妓,养姨太太,赌钱,吸大烟,一步步堕落下去。受过五四运动和新文化影响的黄素琼无法忍受丈夫的纨绔作风。张爱玲的姑姑也是新派女性,站在张爱玲母亲一边。但她们发现两个女人的发言对张志沂并不起作用,于是相偕离家出走以示抗议。

张爱玲母亲黄素琼

1926年夏天,姑嫂结伴前往欧洲,张爱玲父亲的生活更为堕落。原来养在外面的姨太太干脆住进家里。在两姐弟的印象中,“成天出出进进的,都是姨奶奶的姐妹淘,莺声燕语,好不喧闹”。 1927年,张志沂的声名狼藉影响到张志潭的官誉,张志潭被免去交通部总长之职,张志沂也因此离职。张子静曾回忆:“他丢了这个平生唯一的小小官差,心里当然深受刺激,这才痛下决心,赶走了姨太太,写信求我母亲回国。1928年,我们又搬回上海来了。那一年姐姐8岁,我7岁。”

回到上海,他们有过短暂的安宁,但张志沂戒不掉鸦片,黄素琼决意离婚。张爱玲在《私语》中写道:“他们剧烈地争吵着,吓慌了的仆人们把小孩拉了出去,叫我们乖一点,少管闲事。我和弟弟在阳台上静静骑着三轮的小脚踏车,两人都不作声,晚春的阳台上,挂着绿竹帘子,满地密条的阳光。”此后张爱玲的家分成了两半,父亲的家,母亲的家。姑姑张茂渊看不惯父亲的堕落,也搬了出去。“有我父亲的家,那里我什么都看不起。鸦片,教我弟弟做《汉高祖论》的老先生,章回小说,懒洋洋灰扑扑地活下去。” 张爱玲如是说。

张爱玲和弟弟张子静

不久,张志沂再婚,后母孙用蕃进门。孙用蕃与张志沂都有抽大烟的癖好,进门后不仅抓紧日常开支,还一再鼓动张志沂搬到位于泰兴路和泰安路转角的大别墅里。在这里,张爱玲与父亲之间的和平被打破。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7岁的张爱玲向父亲提出出国留学的想法,结果惹得父亲暴怒。淞沪战场的炮火,家中的争吵,令张爱玲惊扰难眠,就跑去与母亲同住,这在父亲看来是一种明显的背叛。两周后,当张爱玲回到父亲家,等待她的是一场毒打。张志沂把张爱玲锁在楼下的一间空房子里,还气势汹汹地扬言要用手枪打死她。这场幽禁持续了半年之久。1938年的一个深夜,张爱玲终于逃离了这个曾经显赫的家族,奔向了母亲的家。

成年的张爱玲

至此,张家的3个女人,母亲、姑姑、女儿都以逃离的姿态离开了这个旧式家庭。张子静评价道:她们相继出走,都没有再回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