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4月的一天,在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的转耳仑山上,姜姓三兄弟在开荒种红薯时,发现了一件奇怪的墨绿色的金属器物,方形大口,四边各种花纹装饰,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肩部四角的卷角羊头,这便是后来被叫着“四羊方尊”的传世国宝。

  很快,三兄弟挖到宝贝的消息便传开了,文物贩子开出400大洋从兄弟们手中买走了这件珍宝,对外开价二十万大洋起,当时的长沙县政府派出警员查获了此事,没收了四羊方尊,被存进了湖南省银行。不久后,日寇进犯长沙,战时几经流转,一次运输途中中弹被炸成了20多块,此后一直被丢弃在湖南省银行仓库,这一放就是十几年。

  1954年,湖南省文物工作者修复了破碎的四羊方尊,移交给湖南省博物馆收藏,后逢建国十周年时,四羊方尊被借调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展览,然后……再也没还回去。(不知湖南省博物馆作何感想)

  原本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谁成想在2012年的时候,河北学者梁勇称,他经过实地调查和考证,出土于湖南宁乡的国宝四羊方尊,第一次出土地应该是在河北省广宗县,他认为是当时的原广宗县县长姜榓荣带回家乡的,而且“商代的宁乡属三苗之地,不属商文化圈”。

  梁勇的说法遭到了原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高至喜的反驳,四羊方尊并非宁乡出土青铜器的特例,在其周围先后出土了不下于10件商代青铜器,反而是广宗县出土商代文物仅仅只有一件,还不是青铜器。

  另外,宁乡、广宗两地的土壤不同,四羊方尊出土时锈迹黑亮,而且很滑,只有在南方酸性土壤中才会存在,这个说法被国家博物馆所认同,2013年08月19日,四羊方尊被确定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名单。

  如果您觉得这段历史有意思,右上角关注(免费的,请放心),欢迎您关注,收藏,转发,评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对您的权益产生侵害,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