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进攻,其他公司都想着裁员,他没干这事儿,因为市场就这么大,你抢了别人就没有了”,3月19日晚,做客网易财经“长盛时间”直播间的牛文文这样说。“过去特别像美国的创业公司,看着融钱多少来招人和裁员,但现在的公司不是这样,他们融资进来了也不会扩张得太狠,危机时也不会裁员裁得太狠,创业者开始向员工和自己要力量,而不再向股东及政府要力量。

“在别人恐惧的时候你进攻,其他公司都想着裁员,他没干这事儿,因为市场就这么大,你抢了别人就没有了”,3月19日晚,做客网易财经“长盛时间”直播间的牛文文这样说。

他是创业黑马董事长、黑马学院院长,他说的,是以线下教育见长的松鼠AI,“他们本来是有钱的,融到D轮了。前段时间,(乂学教育松鼠AI创始人兼董事长)栗浩洋召集员工开直播会,跟大家商量能不能领0.35薪,把员工的薪水省出来拿去打市场。”

“一根绳上的蚂蚱”

在牛文文看来,栗浩洋做出不裁员但全员减薪的决定并不容易。“你是那么有名的独角兽企业,又在劳动法保护员工最完善的城市之一——上海,公开表示全员3.5折工资。当然也有员工告他去了,但他过了这一关。”

他认为,一个企业就这么些“子弹”,不是亏员工就是亏用户,要不就是政府,大家是捆在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起赌一把。“栗浩洋赌对了,疫情期间他从线下转到线上,业务成长了八倍。他把加盟商也绑在一起了,大家一起往上走。”

牛文文觉得,在别人恐惧的时候需要进攻,拿松鼠AI来说,“在别人恐惧还没醒过来的时候,松鼠AI天天搞直播,不但没有掉进坑里,而且还翻倍了,后面投资商的资金就进来了”。

他还分享的一个案例是——“在路上”,这是一款移动旅行社区App。“本来年底春节是旅游旺季,作为中间商,公司的现金流已经全铺到酒店和飞机上了。退款政策后,上游公司不给他退钱。本来公司要死了吧,结果没想到前段时间突然来了机会,留学生回国的包机业务,一把就挣回来了。”

他说,此刻对于创业者而言,精神要是松懈了,一口气过不来就完了。创业者是冬天的孩子,在这个时候更要战胜恐惧,甚至利用恐惧,驾驭恐惧。

网易传媒副总编辑姚长盛也在直播中说,这种情形下,企业都面临相同的问题,而方法就那么几个,钱也就那么多,现在是精神比一切都重要。“剩下的一件事就是你准备龟息,还是准备进攻。我们看到真正的创始人现在都在进攻,而越是过去运营能力强的现在越不需要害怕。”

精神上战胜恐惧,行动上线下转线上成为一些传统企业的“救命稻草”,但姚长盛强调说,当下所有人都在谈向线上转化,但这并不是照搬线下到线上去就行的,“这完全是两个逻辑,而且当搬到线上时你会发现,(这个领域)线上已经满了。如何提升线上用户的体验,其实是有相当难度的事。”

木桶理论,变了

作为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周炜接触过、也投资过不少企业。在3月19日晚的直播中,他分享了自己多年在创投领域最直接的感知——木桶理论,变了。

“两代创业者是不同的,”他说,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上半年,对创业者而言,也是一个漫长的冬天。”

刚开始的时候,他原以为此次对创业者而言,带来的影响和2008年差不多,“但实际上,这次比那次还要吓人,那次大概三个季度就结束,这次我认为还会更长。”

他分析说,很多今天非常优秀的企业,包括京东、58同城、去哪儿等,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都面临过融不到资的困境。但那个时代的创业者回过头来看,在总结经验时,坚持成了关键词。

“那个年代,持续运营,持续给用户提供价值,坚持就能做成事。原来公司要八年才能从A轮到上市,现在动不动就两年、三年(上市),所以现在是不是变成所谓的必须要出奇招的情况?” 周炜说,现在他们投资项目的偏好也有了变化,原来他选创业团队喜欢选所谓平衡型的团队,团队里各方面都要比较强,没有明显的弱点,这成为十至十五年前大家投资选团队时的重要标准,要看团队组合得好不好、全不全、强不强;而最近几年他们选团队经常是选所谓的一定要有明显长项的团队,反而不怕有弱项。

“原先的木桶理论,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一个团队能走多远,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现在我们觉得不太对,当下一个团队能走多远是由最长的那块板决定的,而不是最短的那块板。”

周炜很认同58同城CEO姚劲波的一个观点,“姚劲波说他们那个年代的创业者就是要经过八到九年才能做出来,中间犯错没关系,可以改,中间慢了没关系,追上去就行了;但现在平均两到四年竞争就结束了,比如共享单车大战,一年就结束了。目前生鲜的战争虽然还没有结束,但一年多的时间里,几个大的寡头已经出现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要结束战局,实际上就需要创业者有(冲)这种特质,而不是稳扎稳打。”

他感慨说,可能两代企业家面临的环境不同,所以需要的特质也不同。

“创业者不完全依赖资本了?”

在直播中,牛文文和周炜就一个问题起了“争议”——资本对创业者的影响力是不是在减弱。

在牛文文看来,一个企业不靠投资,创业者的腰杆就硬。“如果创业者公司的基本现金流是正的,虽然有时候为了不断发展他还会融资,但融到B轮以后的创业者往往不会把钱花完,到上市时,第一轮融的资还会留一部分,因为已经开始盈利了。”

他观察到,这一代创业者对资本的认识比以前更全面了,他们不完全依赖资本了,不靠着融资一轮轮“烧”下去。创业者基本在A轮前后就意识到公司要开始盈利,而不是只想着赶紧烧钱烧出市场,“甭管你给不给我烧钱,我自己的节奏要掌握好,融来的钱和自己赚来的钱,要取得一个平衡。腰杆硬正因为你不是烧投资人的钱,你敢赌;你是大股东,你最后一个‘下船’,你要能对员工负责。”

牛文文说,这代创业者经过2014、2015年的残酷洗礼大多明白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过去特别像美国的创业公司,看着融钱多少来招人和裁员,但现在的公司不是这样,他们融资进来了也不会扩张得太狠,危机时也不会裁员裁得太狠,创业者开始向员工和自己要力量,而不再向股东及政府要力量。”

姚长盛补充说,“大家都认清楚了一件事,钱不是解决问题的。”

但周炜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现在在新经济领域里创业最成功的企业哪一家不是完全靠投资人的钱,融了多轮以后才做大的。换句话说,你到底有多大的市场和梦想,你最终要做多大,决定了你的步伐怎么迈,而如果想靠自己的钱赚出来,我可以比较肯定的说,绝大部分这种情况孵不出来巨大的公司。”

在他看来,创业团队必须要优秀,业务本身必须要提供价值。“但从本质上来说,互联网、新经济本身的特征就是赢家通吃,所谓赢家通吃代表什么?我原来举的例子是,如果你就打一城一池,可以三个月解决战斗,靠自己带的粮食就赢了,但如果你要像秦始皇一样统一全国,不打个好几年,不死很多兵,那不可能成的。”

他分析说,最近几年能做出来的创业公司,整体数量和前几年相比,一直在增加。“我不认可说‘现在的机会比以前少了’这样的说法。像头条、京东这样量级的公司的确少,但过去也少,就那么几家。而实际上,现在出现的十亿、几十亿美金的公司非常多。我觉得机会没有变少,大家觉得机会变少了,是因为现在的创业者数量增加了上千倍。”

下一期《长盛时间》我们邀请到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主任陈淮,为大家解读疫情下中国地产的未来。关于房价和房地产的深度讨论内容仅在直播中所见,精彩内容不容错过,欢迎关注下一期《长盛时间》直播,每晚八点解读解读全球财经。

时间:3月23日20:00-21:00

直播地址:http://live.163.com/room/220026.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