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篇童话,通过匹诺曹的种种曲折、离奇的经历,表现小木偶热爱正义、痛恨邪恶、天真纯洁的品质,教育儿童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并能帮助父母的好孩子。科洛迪最初编写《一个木偶的故事》(连载第二年改名为《木偶奇遇记》)是为了偿还债务,他甚至在给《儿童日报》的社长菲尔迪南多·马尔提尼的附言中还这样提到。

《匹诺曹》出自卡尔洛科洛迪 笔下 卡尔洛科洛迪原名卡洛洛伦齐尼。(1826年11月24日_1890)

主要讲述了一个叫杰佩托的老人没有孩子,他幻想有个儿子,于是他就用木头雕刻出了一个木偶人,并给他起名叫匹诺曹。匹诺曹虽然一直想做一个好孩子,但是很难改身上的坏习惯。

他学会了逃学,撒谎,结交坏朋友,几次上当还屡教不改。后来,一个有着天蓝色头发的仙女教育了他,每当他说谎的时候,他的鼻子就长一截,他连说了三次谎。

鼻子长得他连在屋子里转身都不可能了。这时时候

匹诺曹这才开始醒悟,但他还是经不住坏孩子的引诱,又跟着到“玩儿国”去了。

几个月后,匹诺曹的头上长出了一对驴耳朵,紧接着就变成了一头十足的驴子,并被卖到了马戏团。不久,匹诺曹在演出中摔断了腿。

又被马戏团老板卖给了商人去剥皮做鼓面。在紧急关头,还是仙女解救了他。匹诺曹决定痛改前非,终于有一天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孩子。

创作背景:

该书创作于1881年,科洛迪所处的那个时代,正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这对他的生活和创作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科洛迪最初编写《一个木偶的故事》(连载第二年改名为《木偶奇遇记》)是为了偿还债务,他甚至在给《儿童日报》的社长菲尔迪南多·马尔提尼的附言中还这样提到。

“我寄给你的这些材料,只不过是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儿罢了。你可随意处理,如果要采用,我可以继续写下去。”可谁也没想的是“这幼稚可笑的小玩意儿”却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兴趣。

从1881年7月7日起在《儿童报》上分期连载,一直到1883年才连载完毕。中间科洛迪一度想停止连载,却不曾想被读者“不满”的信件所淹没了。

《木偶奇遇记》意欲揭示的道理并不复杂,它倚借一个木偶有形象不过是为了向我们演绎一个人由不完美走向完美、由不幸福走向幸福的曲折历程。

问题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并非是一个人生来就可以明白的。否则,匹诺曹也就无需煞费周折才得以完成了这一历程了。

这篇童话,通过匹诺曹的种种曲折、离奇的经历,表现小木偶热爱正义、痛恨邪恶、天真纯洁的品质,教育儿童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并能帮助父母的好孩子。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小木偶的形象。他聪明、善良、顽皮而又任性,他的故事给孩子们以有益的教诲和艺术的感染。《木偶奇遇记》是一篇寓言故事。

但是与以往西方的寓言故事不同,描写的不是美丽的公主和贵族们在大城堡中的生活。匹诺曹的奇遇都发生在意大利真正的普通人民身边,从而使它更具有伟大的现实社会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