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下旬开始,18名军营成才典型,18个励志故事,一部现代版“青春偶像剧”,在沈阳电视台、地铁、院校影院、黄金地段LED屏等媒介滚动展播。一时间,18名“兵星”很快成为适龄青年追捧的偶像,应征报名、预征人数接连攀升,比去年同期高出20个百分点。

典型引领树导向

按照沈阳市征兵宣传统一安排,沈阳警备区历时两个多月、先后奔赴全国十多个省市的驻军单位拍摄完成“天下沈阳兵”典型人物宣传片,并发起向典型学习的号召。沈阳警备区政委李军说:“我们要通过全面立体展示先进典型生动感人的奋斗故事、不平凡的成长经历,树立导向,激发热情,诠释价值追求,放大荣誉光环,让军人的明片亮起来,让军营的吸引力强起来,切实增强广大适龄青年参军报国、献身国防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偶像效应”新风采

沈阳警备区从塑造崇尚荣誉的价值观入手,大力挖掘、宣扬从沈阳入伍的优秀军人典型,在着力打造“兵星方阵”中最大限度释放军人荣誉的强大能量。年初以来,警备区就展开“天下沈阳兵”的选拔与拍摄工作,通过层层筛选上报,优中选优遴选了18名表现突出的沈阳籍官兵代表,并安排专人奔赴军营采访拍摄。6月初,一部从不同视角展示沈阳籍优秀官兵风采和使命担当的征兵宣传片完成。从练兵场上的摸爬滚打,到竞技场上的激烈角逐,再到火热向上的军营生活……独特的视角、细腻的镜头、震撼人心的场面,讲述优秀官兵的励志故事,将当代军人的新风采和新作为展现得淋漓尽致。

励志故事生豪情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故事就是一份激励。曾赴马里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的某工兵团战士、现陆军工程大学学员管泰然,在战火硝烟中磨砺与成长,将个人梦融入强军梦的伟大洪流中,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励志故事令适龄青年心生敬佩;以紧握钢枪、腰板挺直、一眼不眨的形象被媒体冠以“瞪眼哥”雅称的某部队班长高俭,先后参加过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和2017年建军90周年阅兵,两次荣立三等功,其阳刚帅气的良好形象和立足岗位摔打磨练的励志故事,赢得大家的点赞。从国家一级飞行员、参加过多次抢险救灾任务、安全飞行5178小时的空军某飞行团参谋长路中华,到入伍20多年、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奖二等奖、培养出20多名业务骨干的火箭军某旅发射班班长朱继华……他们精彩纷呈的军旅生活、催人奋进的成长感悟,深深撞击着适龄青年的心灵,如盏盏引路明灯,让适龄青年的从军报国之志,在灵魂深处悄然生成。

应征青年敢担当

“军营励志大片,激励崇军尚武,军中明星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震撼,更是精神的洗礼,肩负起时代赋予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需要这种精神……”感动通过镜头传递,信念在教育中升华,18名“兵星”通过媒体热播很快“火”了起来。警备区深入高校边组织观看,边采取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大家围绕典型的成长历程,感受信仰力量,体悟家国情怀。连日来,这些闪亮的军营明星成为许多年轻人争相追捧的偶像,适龄青年的从军热情被迅速点燃,网上报名、实际预征人数直线上升。

“当兵一回,受益一生,我们要以典型为榜样,争取早日到军营摔打锻炼,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精彩人生!”连续看了几遍“天下沈阳兵”宣传片的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机械类1717班学生王前进,在报名时迫不及待地表达着内心的激动之情。和王前进一样,冶金学院冶金工程1601班李世达、艺术学院音乐表演1501班王云辉等大学生也在军营明星的激励下相继应征。今年,仅东北大学一所学校就有85名学子争相报名,高出去年的2.2倍,创下历史新高。

让“偶像效应”催生强大能量

时代在发展,征兵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采取更科学、更灵活、更有效的办法来积极应对。沈阳警备区覆盖式展播、偶像式推崇“天下沈阳兵”,以创新的工作方式赢得了适龄青年的追捧,打开了征兵工作新局面,可谓是一部青年成才的偶像剧、强化国防观念的活教材。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播种梦想、点燃梦想、实现梦想,是新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神圣使命和历史担当。沈阳警备区通过大力宣传看得见、摸得着的典型人物,增强了社会大众对军人的情感认同、理解支持和高度尊崇,在全社会培塑崇尚荣誉的价值追求,营造尊崇军人的良好风尚,通过发挥典型示范效应,让广大有志青年深刻认识到,军营是大熔炉,是大课堂,是锻造自我、报效国家的大舞台,从而教育和引导适龄青年更加关注国防、热爱国防,有效激励广大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军营,助力强军伟业,勇挑时代重担,让“最可爱的人”的称谓亮起来,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受尊崇的职业”落到实处。记者何 强通讯员胡玉军 孙禹 刘银星 梁忠春/文 王雁/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