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是巴尔干半岛局势变化最重要一年,这一年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当选后,却被西方认为大选存在问题,需要重新选举。要知道,本来第一次大选时,美国就已经进行了策划,却依然没有成功阻止米洛舍维奇当选。这说明米洛舍维奇在塞尔维亚人中的威望很高。

南联盟迫于西方压力,不得不举行第二次大选,米洛舍维奇肯定选不上,此时美国选定的反对派代表人物科什图尼察成为南联盟总统。

但南联盟大选后不久,米洛舍维奇被逮捕送到海牙国际法庭。当时科什图尼察反对把米洛舍维奇送至国际法庭,认为南联盟作为主权国家,本国自行调查米洛舍维奇的事件。如果把米洛舍维奇送至海牙国际法庭,是损害南联盟主权的行为。

但科什图尼察并没有阻止米洛舍维奇被逮捕,亲西方的塞尔维亚总理金吉奇派警察逮捕米洛舍维奇,然后送到海牙国际法庭。作为南联盟总统的科什图尼察,权力应该在金吉奇之上,为何未能阻止米洛舍维奇被逮捕的行动呢?矛盾政客

科什图尼察虽然是西方选定的反对派代表人物,但此人并非是一个信赖西方的人。有人说西方选了一个“另类”的政客。但在南联盟那些众多的反对派及反对组织中,能找到像科什图尼察这样有能力的人很少,因为当时这些反对派就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没有一个统一的目标,也没有一个带头人。这让美国很发愁,如果推选不出一个代表人物,反对派形成不了合力,就很难推翻米洛舍维奇,此时科什图尼察便成了合适的人选。

科什图尼察当选后,他对西方那一套很了解,但作为一个西方选出的代表人物,科什图尼察又不能做出反对西方的事。而对于国内民众,科什图尼察又不能表现出太亲近西方的举动,因此科什图尼察此时是一个很矛盾的政客。

作为一个既不敢得罪西方,又想取悦于本国民众的总统,他虽然意识到遣送米洛舍维奇到海牙法庭受审,是一个涉及主权的问题,但面对西方和国内亲西方政治势力的压力,科什图尼察没能及时出手阻止逮捕米洛舍维奇的行动。如果科什图尼察能提前逮捕米洛舍维奇,也不可能保住米洛舍维奇被送到海牙的命运。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如果科什图尼察逮捕米洛舍维奇,那他将遭到国内大量支持米洛舍维奇民众的反对。所以科什图尼察也很难做出这个决定。

其次,如果逮捕米洛舍维奇,那么西方会要求把米洛舍维奇送到海牙法庭,科什图尼察如果拒绝,就会得罪西方,但他也阻止不了西方的行动。而此时科什图尼察就成了众多塞尔维亚人痛恨的对象。

实践证明,后来金吉奇突然派警察逮捕米洛舍维奇,最后金吉奇也被人暗杀。所以科什图尼察有矛盾心理,可以理解他不能阻止逮捕米洛舍维奇的行为。松散体制

科什图尼察继任总统后,此时南联盟在西方的压力下,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西方不愿看到一个强有力的南联盟存在,此时南联盟虽然只有塞尔维亚和黑山,却继承了南联盟的主体。

从科什图尼察当总统时的南联盟体制来看,他的权力不像米洛舍维奇那样大。当时塞尔维亚和黑山都是各自的共和国,两国有一定的自主权。而米洛舍维奇又生活在贝尔格莱德郊区,属于塞尔维亚管辖。

当亲西方的塞尔维亚总理金吉奇行动时,科什图尼察并不知情。所以科什图尼察无法阻止。即使后来他得知此事后,并反对这一行动,不过手眼通天的金吉奇迅速把米洛舍维奇扭送到海牙,科什图尼察想行动都来不及了。

南联盟这种松散的体制,实际上塞黑两国总理都有一定权力,南联盟的总统已经失去大部分权力。这也是科什图尼察无法阻止的因素。

无法阻止

米洛舍维奇是西方的“眼中钉”,因此他下台后,西方一直想以“战争罪”“种族屠杀罪”清除米洛舍维奇。

而科什图尼察又是西方选出的代表人物,虽然他声称逮捕米洛舍维奇到海牙审讯是侵犯南联盟的主权,但科什图尼察无法阻止。这是西方“倒米”的一个主要步骤。

从当时南联盟的政坛局势看,名声很臭的金吉奇最后能当选塞尔维亚的总理,显然也有西方的支持。据外媒资料记载,金吉奇当时领导的反对派实力很强,也有实力接任总统,但金吉奇却转而支持科什图尼察。当科什图尼察当选总统后,金吉奇的反对党在塞尔维亚的议会取得超半数的席位,可以单独组阁,成为塞尔维亚总理。

外媒资料还报道,金吉奇与美国有背后交易,据说只要金吉奇逮捕米洛舍维奇,美国便援助500万美元,因此金吉奇在逮捕米洛舍维奇上很卖力。

2001年6月28日,不顾科什图尼察的反对和南联盟法院的反对,金吉奇擅自把米洛舍维奇送到海牙国际法庭。

由此看来,金吉奇与美国之间暗中往来,科什图尼察不会不知情,因此他无力阻止,也只是口头反对而已。如果出手阻止,就会得罪美国,那样的话科什图尼察也会下台,而且还会有生命危险。

因此,在米洛舍维奇被逮捕送到海牙国际法庭这件事上,既能看到南联盟各派之争,也能看出人性一面,特别是让人看到金吉奇卖国求荣没得到好下场的结果。也能看到大国明显插手。

最后再说一句:评价一个政治人物,还应该看到民意,是否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米洛舍维奇的葬礼说明一切!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