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3日,10吨级中型通用直升机首飞,它就是我国最新研制的直-20,为这个时刻的到来军工投入了十足的精力。要知道在此之前陆航的翅膀并不牢固,从初创的直-9、直-8、小羚羊,再到米-8/171、S-70“黑鹰”的加入才有了点现代化的感觉。
不过和传统航空工业一样,技术来源于国外不管仿制的好不好总是受到一定的制约,特别是“黑鹰”的引入让我们对国产10吨级通用直升机的期盼越来越强。接下来看一眼就怀孕的技能似乎没有在黑鹰上得到实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整整等了三十年才有了直-20——中华田园鹰的正式入场。
陆航早期只有直-9承担起有限对地支援任务,到了直-10、直-19入役后虽然缓解了侦察及攻击直升机的欠缺,但是还有更重要的突击运输、空运及后勤支援任务无机可用。因此,在10吨级直-20加入后剩下的只是产能问题,生产多少要多少顺便来点新升级改型。
和陆航相比海军对于10吨级通用直升机需求更加迫切,还是老问题可供选择太小,海军舰载直升机标配以4吨级的轻量化直-9为主,再配套13吨级直-8以及卡-28。前者太小性能有限,解决的都是有无问题,后者性能扩展空间较大,不过问题在于块头大一般驱护舰艇用不了。所以相对陆地空旷的机场而言,海军舰艇上有限的空间总是显得捉襟见肘,无法在性能和空间上取得一至。
自去年开始,随着055型万吨大驱入役,075型两栖攻击舰下水无不预示着海直-20该出来走走了。没错,专用配套的海直-20随后就登后亮相,而且截止目前至少已经有了两个版本。分别是:空中突击运输型、反潜攻击型,纯运输型肯定更不在话下。
下图是最早出现的海直-20反潜型,尾翼折叠,水平尾翼切角处理、后机轮前移,机身过渡部分和陆航版大机舱相比更加顺畅。另外安装了对海搜索雷达,卫星通迅天线,整体涂装改为灰色显得更前卫,造型和美国的海鹰相比基本一个模子。
第二版的海直-20反潜直升机明显比上型更完善,机鼻处安装磁异控测器、机头下方安装搜索雷达、机身前侧方气泡观察窗,以及鱼雷挂架等。如果不出意外,生产型估计基本就长这样。
下面这两张图是海直-20反潜直升机的想象图,说是想象实际两者跟复印出来差不多,有兴趣的话可以对比美国SH-60“海鹰”有时参考借鉴还是必要的。
除大量驱护舰艇急需的反潜型外,075型这类两栖攻击舰既然用于两栖登陆作战,那么海直-20突击运输型也是必不可少。10吨级的大身材可以在运输人员的同时,给予必要的武装配套,两者一结合就成了突击运输型号还带一定的对地近距支援能力。下图就是在第一版反潜型出现后流出的照片,很明显带武装突击运输型,挂载了两组四联装空地导弹(疑似AKD-10空地导弹)。
下面两张是直-20舰载突击运输直升机想象图,其实和上面照片版本没什么差异,配套必要的武装拉上陆战队员立刻化身敌后或前沿武装突击型。
和美国“黑鹰”直升机一样,性能基本类似的直-20在完成最急迫的运输、反潜、突击改型之后,还有大量的改进空间等着军工开发,比如不再裸奔加装武组件的攻击鹰。
中华田园鹰在不远的将来可以形成一个系列产品,三军通用和歼-20、运-20以及未来的轰-20形成组合,对于我军转型之路可以起到巨大作用。适当情况下,可以考虑外销和黑鹰各型一决高下,反正卖谁不是卖低配版一样赚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