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泰国新推出的一支公益广告,让人们从中看到,亲子之间、师生之间也可以是这样的相处模式,极其平凡的题材,却体现了不平凡的核心理念,值得所有家长和孩子反思。

主角是小学老师巴扎,巴扎母亲患有失忆症,只记得自己的儿子。为了更好照顾母亲,巴扎决定把妈妈带到学校,让妈妈坐在课室后排。

但此引起了家长们的抱怨,虽然老师的境遇遭人同情,但是认为学校又不是他的,为什么要带到课室里......

迫于家长们的压力,校长找到巴扎老师,表示:可以找一个好人照顾妈妈。

巴扎明白校长的难处,也感激校长的一片好意,但还是坚持自己亲自照顾。“但是这是我自己的妈妈,我是绝对不肯让别人代替我照顾的。”

在谈话过程中,发现妈妈不见了,巴扎奔着离开学校去找妈妈,而学生们也都自发性一起寻找“奶奶”......

家长们或许觉得老师此举会影响孩子学习,却不知道老师的一举一动对孩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孩子下课回家不经意的拥抱;孩子心疼妈妈每日接送自己辛苦,说要是长大了,一定给妈妈开车......

巴扎老师或许没有太多言语上的传授孩子某种态度,但他的所作所为无不在传达孩子们关于“感恩”、“孝顺”的意义,从最纯粹的行为中,告诉每一个人“百善孝为先”。

《奇葩说》某一期,颜如晶辩论过程中说了一句话: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观众。

关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最近听得最多的一句是: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其实在现实中,也有很多让人感动的事。

在山西临汾一个广场,67岁大爷的母亲看不见,为了哄88岁母亲开心,每天带她去广场敲鼓,只为逗母亲开心。

为了让双目失明的高龄婆婆安享晚年,巴东县水布垭镇许家湾村妇女向长坤,8年如一日为老人穿衣喂饭、端茶递水、求医问药,成为村民眼中的好儿媳和全镇的“孝亲敬老”模范。

......

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基石,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童蕴学堂认为,教育孩子,不止在学识上,我们更要重视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潜在能力培养、个性化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