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可谓是二十世纪我们国家历史上一位非常出名的文学家,甚至一定程度上面可以说得上是一代文豪,此人一生争议比较多,但是谁也不能否定这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

关于郭沫若的争议,在现代史上还是很少看到这种评价的,有的人认为他是一个著名文学家跟史学家,也有人认为就是个流氓文人,就连鲁迅等人都跟郭沫若有过骂战,沈从文等人也跟他不太对付,但是谁又没有一点过错呢?

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做出的努力以及作品给了战士们太多的鼓舞,建国之后郭沫若的目光转向了考古,但是怎么说呢,总想去挖开陵墓看一看,这好像也确实不太合适,明朝万历皇帝的墓被他挖开,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文物损失,对于他的骂声也是达到了高峰。

如果不是总理的阻拦,恐怕武则天墓,秦始皇墓等地方都逃不脱被挖开的下场,再就是他比较混乱的感情生活了,就这样郭沫若过完了自己这样的一生,1978年他在北京逝世,无论后人怎么评价他,以他的成就跟曾经官至副总理、政协副主席等名号,是绝对够资格葬在八宝山的。

那么,究竟是为什么他没有葬在八宝山呢?郭沫若的儿子也说过,父亲本意想葬在八宝山,但是因为妻子五个字改变了,妻子说了句“不要麻烦党”,郭沫若陷入了思考,他想明白之后,就想去找曾经的故地,大寨。

建国之后国家有过口号“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当时因为农业搞得风生水起,郭沫若曾经响应号召去大寨学习,对这片土地也是有着浓厚的感情,他对妻子说要向周总理学习把骨灰撒在最爱的地方,因此,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大寨的山沟里面,这也算是完成了他当年对大寨的承诺。

观其一生,可谓是丰富多彩,年轻时候也敢于批判蒋家,有人说是第二个鲁迅,也确实,建国之后,他是文学方面的第一人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