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双流区产业功能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暨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市政协副主席、区委书记韩轶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全区上下要切实按照市委关于产业功能区建设的最新部署要求,通过打造功能区“硬支撑”和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共抓共促构筑双流发展核心竞争优势,为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作出更大贡献。

区委副书记、区长鲜荣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琳,区政协主席李德龙出席会议,区委副书记李杨俊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全市产业功能区建设启动以来,双流聚焦航空经济主线,以“归零”意识重塑主导产业定位、空间布局和功能架构,推动实现由传统产业园区向人港城产融合的产业功能区迭代转型,产业生态更加集聚、功能配套更加完善、运行机制更加高效、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等发展效应正逐步显现,抓产业功能区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已经成为全区干部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坚持突出问题导向,坚定不移抓项目、强功能、优机制、精服务,进一步增强产业关联度、产城融合度和产服匹配度。

会议强调,要增强抓落实的紧迫性。必须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和“坐不住”的使命感,以功能区提速提质的建设发展成效,对冲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坚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昂首挺胸过千亿。要把双流功能区建设放在全市14个产业生态圈、66个产业功能区大局中找准定位、认领任务,对照《2020年成都市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建设工作计划》,做到谋产业协同、谋枢纽功能、谋要素供给、谋场景营造、谋机制创新。要有强烈的争先意识,适应疫情非常态下创造性开展工作,推动产业领先、项目拼速、服务提效,力争推出一批“首创经验”“双流样板”。要大力弘扬实干作风,把支持企业稳产满产、重点项目推进、科创空间建设、产业社区打造等年度任务抓实抓细。要开展项目招引促建竞进拉练,确保每个季度都有项目签约引进、集中动工、建成达产。要完善形成更加科学精准的功能区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功能区困难问题联动化解机制。

会议强调,要增强抓工作的有效性。要力促项目落地“强支撑”,一方面要坚持产业链招商不动摇,优化完善“两图一表”,争取每个功能区再引进一批头部企业和强链补链项目,形成产业集群集聚;另一方面要加强项目统筹,加密项目调度的频次和质量,严格清单化动态管理,构建高效清晰的投资促进闭环。要力促扶优扶强“上台阶”,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分产业、分领域实施存量企业扶优扶强行动,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集中优质资源助力打造强企、名企。要力促功能配套“见成效”,坚持“三生”融合理念,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完善生活性服务功能,抓紧建成产业空间,加速让功能区成为特色鲜明的新型城市社区。要力促专业能力“有突破”,加强专业领域的学习,重点引入高能级的城市园区运营商,构建“政产学研用投”产业联盟。

会议强调,要增强抓服务的精准性。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就是要做好服务这篇文章,要转服务理念,树牢“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等理念,推动实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作风转变。要转服务方式,运用“互联网+”拓展新的服务模式,开展线上线下综合服务,做到吹哨报到、主动问需,做好政策“送上网、送上门”。要提升服务质量,抓实抓细“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各项工作要求,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稳产满产超产。

会议强调,要增强抓改革的自觉性。要进一步深化“局区合一”体制改革,聚焦“压层级、优流程、提效率、优服务”的改革方向不动摇,突出“深度融合、一体管理”,让人员使用更精准、资源配置更高效、下沉事项更丰富、办事时间更压缩,切实提高企业的获得感。同时,要积极探索“局区镇合一”管理服务模式,加快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运行体制机制,助力打造人港城产融合、项目支撑有力、高效专业运营的功能区。

会议指出,目前,全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得到巩固。但要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和厌战情绪,一以贯之把省市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工作要求落地落实。同时,要全力推进城市经济秩序恢复工作,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提升经济活跃度,尽快让我们的城市回归安全、稳定、有序。

会上,相关区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还汇报了“局区合一”体制改革2019年推进情况和2020年工作措施,航空经济局(区)、空港商务区、西航港开发区、成都芯谷、天府国际生物城、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重大文旅项目、营商环境建设2019年工作推进情况和2020年重点工作及目标。

区四套班子成员,区法院院长、区检察院检察长参加会议。

记者:唐静 赵飞 王鸿明

编辑:李丹

审核:周星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