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读书的作用之一,就在于能提高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从而能使你听明白,别人究竟在说些什么。我第一次看《观复嘟嘟》“你并不懂自己哪里最美”那一期节目的时候,还没读过《受戒》,所以尽管当时马爷是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描述,我仍是似懂非懂的。

自马未都的《观复嘟嘟》断更以来,大师兄的生活就多了一份惆怅,少了一份滋味。早就习惯每周听马爷嘚吧嘚唠个半小时的,有时候加餐甚至是一小时。

现代没得看新了,只能二刷、三刷不断刷旧的节目看。不过,虽然是旧节目新看,却总能收获全新的体验,倒也蛮有意思。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在不断增长。

比如我之前写汪曾祺,提及马爷曾在节目中讲《受戒》关于脚丫之美的描述。我第一次看《观复嘟嘟》“你并不懂自己哪里最美”那一期节目的时候,还没读过《受戒》,所以尽管当时马爷是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描述,我仍是似懂非懂的。

但是当我读过《受戒》,再回味马爷分享的这段话,顿时就觉得有点意思了。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赵普并不是一个道地读书人,只是宋太祖喜欢


再如我这两天重温《观复嘟嘟》“军师联盟”那一期,讲到绍兴出师爷,里边着重提及一句话“天下治乱在六部,而六部的胥吏完全是绍兴人”。第一次我看的时候,同样没在意。

但是,最近我刚好在读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所以当我再次看到马爷讲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嗯,我懂”的美妙感受了。

此处可以插一句,大部分人都在讨论读书有什么用?

这里就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了。

读书的作用之一,就在于能提高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从而能使你听明白,别人究竟在说些什么。

能懂别人的语言,其实是有快感的,这种滋味只宜神仙有,人不适合有,因为太美妙了。

大师兄曾经写过钱穆,钱穆是四大史学家之一,他表示要对中国历史抱有深情和敬意。所以读他的书,对于学习了解中国历史是有极大帮助的。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赵普并不是一个道地读书人,只是宋太祖喜欢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对于我这种历史小白来说,是非常对胃口的。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其实是钱穆授课的内容,读了这本书就相当于间接上了钱穆的课。

该书主要讲的是关于汉唐宋明清代的政府组织、考试制度、赋税制度以及兵役制度等。

这本书打碎了我对古代封建社会的固有印象。只不过事关政治,即便它是过去式的政治,此处也不便涉及更多。对于历史感兴趣的朋友,这本书我是推荐阅读的。

随意摘几个书中提到的知识点:

①从汉武帝以后,汉代的做官人渐渐变成都是读书出身了。

②汉制规定商人不能做官,做官人亦不能从商。

③唐代群臣朝见,宰相得有座位,并赐茶。

④赵普并不是一个道地读书人,只因宋太祖信赖他,同时也并无其他像样人物,他才做了宰相。(所以他著名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倒也算真的是半部?O(∩_∩)O哈哈~)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赵普并不是一个道地读书人,只是宋太祖喜欢


⑤满清皇帝信奉喇叭教,北平雍和宫便是喇嘛庙。(所以我就理解电影《末代皇帝》开场有那么多喇嘛是为什么了)

声明:文章来源公众号:江南大师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