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揭秘心理学人最爱看的十本书世界读书日,揭秘心理学人最爱看的十本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像瑞士诗人凯勒说的:“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尤其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当代社会中,有时候沉下心来,静静地读几本好书,不仅是学习新知识、提升自我最快捷的途径,同时也是应对焦虑情绪、舒缓压力最简单的方式。

4月23日,也就是昨天,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

为了响应这个富有意义的节日,万生心语根据行业口碑、读者反馈和个人经验整理了一份心理学书单,主题涵盖情绪管理、亲密关系、直面死亡、个人成长、认知自我等方面。

1

《感受爱》

世界读书日,揭秘心理学人最爱看的十本书

香港有一个备受文艺青年热爱的乐队组合My Little Airport,他们有一首代表作:《爱情disabled》。

其中有这样一段歌词:“l'amour, mes amants, mon amour, aimer。爱情,爱人们,我的爱,去爱。而我将要说的是,l'impossibilité d'aimer dans notre temps。我们时代的爱无能。”

某种程度上,这些歌词击中了时代的某个痛点,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时候我们都懒得去爱别人或者被爱,同时害怕受伤,也懒得去经营一段持续的亲密关系,久而久之,慢慢丧失了爱的能力,成了“爱无能”。

如何重新燃起对爱的勇气和信心?

临床心理学家、拥有40多年个人和家庭领域治疗经验的珍妮·西格尔在《感受爱》一书做出了回应。

书中重新定义了爱的意义和目的,包括男女间的恋爱、家人间的亲情、朋友间友情等等,而且还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南,帮助我们识别和处理不同类型的爱,恢复经营亲密关系的能力,并将它提升到一个更持久、更温暖、更富有意义的层面。

2

《活好》

世界读书日,揭秘心理学人最爱看的十本书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如何度过这一生?相信很多人都曾经问过自己这个问题。

日本提倡预防医学的奠基人日野原重明同样也问过自己这个问题,而且还根据自己的个人经历和心得感悟写出了一本书——《活好》。

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已经105岁了,而且写完就去世了,可以说这本书是他对自己漫长一生的总结。

在书中,他谈论家庭、谈论朋友、谈论工作、谈论孤独、谈论死亡.......,阐述自己对人生方方面面的感想和理解,不端着,也不伤感,读这本书就像听一个富有智慧的、饱经沧桑的老人在漫不经心地讲故事,温暖又动人。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曾经在评论这本书时,说道:“未必每句都能让你醍醐灌顶,但只要你愿意接受一位百岁老人的祝福,就总有一句话会让你怦然心动。”此言不虚。

3

《放弃的艺术》

世界读书日,揭秘心理学人最爱看的十本书

物理上有个著名的能量守恒定律,意思就是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定律放在生活中也同样适用,当我们得到了某件东西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另一种东西。

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当我们放弃了某件东西的时候,同样意味着我们得到了某件东西。

佩格·斯特里普的著作《放弃的艺术》就是从放弃这个逆向角度来思考她对生活和人生的看法。

她指出,有时候正确的方向比傻傻的坚持更重要,当我们执着的围绕某个东西打转,让自己痛苦烦恼。与其继续纠结,不如选择放弃它,学会断离舍,或许能够收获不一样的体验,得到更快乐的生活。

当生活中的意外给你出了难题时,放弃就会是一种有益的适应性反应。将‘放弃’看作可行的,这对于盲目‘坚持’是一个有益的纠正,也是改变你的观点所需要迈出的第一步。”佩格·斯特里普说。

4

《终身成长》

世界读书日,揭秘心理学人最爱看的十本书

有人曾经对“文盲”下过一个定义,说文盲不是不会识字,而是不会使用电脑的人。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这个定义显然已经落伍了,当代文盲不再是不会使用电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思维固化的人。

那么,如何保持开放性的思维,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进而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著作的《终身成长》一书就在谈论这个问题,而且做出了极具启发性的回应。

这本书颠覆了传统的成功学观念,甚至影响了美国校园教育的理念,出版以来广受好评,坐镇美国亚马逊心理类图书畅销榜十年,累计销售接近两百万册,受到《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热赞,还得到比尔·盖茨、樊登、格拉德威尔等人的大力推荐。

卡罗尔·德韦克指出我们面对人与事,通常会有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性,依靠自己过去的经验,凡事套用相同的应对模式,另一种是成长型,它侧重于探索新知,重视学习,会随着事情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让自己不断改变,不断升华,不断成长。

更重要的是,借用比尔·盖茨的话,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理论,还阐明了方法”。看完这本书,学习成长型的思维,能够让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不确定的挑战。

5

《自卑与超越》

世界读书日,揭秘心理学人最爱看的十本书

著名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

虽然这是出版了半个世纪的心理学图书,但是其中的理论却丝毫不过时,甚至历久弥新,仍然散发着独到的魅力。

阿德勒在书中指出,大多数人都可能在一生中的某个阶段产生自卑感,从而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看轻自己,但是自卑感并不可怕,正确的看待它,自卑就有可能由压力转化为动力,驱使我们不断进步,不断向前,最终克服自卑心理,自我超越,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6

《最好的改变》

世界读书日,揭秘心理学人最爱看的十本书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怎么生活,是无忧无虑,是艰难困苦,是大起大落,还是平淡无奇,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我们终究会死去,会彻底离开这个世界。

如何面对和处理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门人生必修课。

美国医学工作者、白宫最年轻的健康政策顾问、曾经上过《时代周刊》杂志的阿图·葛文德在2014年出版了一本书《最好的告别》,就谈到了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这个严肃话题。

作者以其专业的医学素养、思想家的洞见和文学家的笔法,将死亡这个现象做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和解读,远超同类型的著作,刚一出版就入选了亚马逊年度十大好书,荣获“第九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 金奖,还得到了奥巴马、李开复、余华、刘瑜等人的高度评价。

书中谈到了衰老带给我们的影响,疏离了美国社会养老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指出了如何正确的面对死亡,从而向死而生,坦然的、有尊严的、甚至快乐的度过我们生命的晚年。

7

《幸福的方法》

世界读书日,揭秘心理学人最爱看的十本书

你幸福吗?如果感觉不幸福,那么就来看这本书吧。

至少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世界上跟自己一样感觉不幸福的人居然有这么多,可能就不会很焦虑了。

本书的作者泰勒·本-沙哈尔是美国哈佛大学幸福课的讲师,他讲课的视频后来被传上网,广为流传,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强烈反响,视频点击量高达数亿次,不得不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幸福的方法》这本书就是他讲授的幸福课的精华总结,在书中泰勒·本-沙哈尔将人生划分为四种类型: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虚无主义型和感悟幸福型。

而且指出前三种追求幸福的方法只能够让我们得到即时的、肤浅的、不完整的幸福体验,只有最后一种才是走上幸福大道的正途。

幸福不仅在于展望未来,更在于此时此刻的生活。只有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使命,而且为这个使命付出,才能激发生命的潜能,活出自己第一无二的价值,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幸福。

8

《透过佛法看世界》

世界读书日,揭秘心理学人最爱看的十本书

显而易见,这是一本从佛学的角度来透视人生,看待世界的书。

从某种程度上讲,心理学是关注自我,关注人性,关注人生的学科,而佛学对人生也抱持着长期的关注,而且对很多问题往往都看得相当透彻,甚至透彻得令人绝望。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能够直面这种深渊般的绝望,然后再超越绝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好的认清自己,同时认清这个世界,从而更好的生活,“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透过佛法看世界》主要包含七个部分,一百八十余个问题,作者从不同层面、由浅入深地介绍了佛法的基本见解和修行,以及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

借用知名媒体人吴晓波对此书的评价,“希阿荣博堪布以充满机锋的语言一层层剥开‘生命的洋葱’。”

9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

世界读书日,揭秘心理学人最爱看的十本书

“这件事真让人抓狂。”

“他简直要把我逼疯了!”

“一想到周末要加班,饭都不想吃了。”

.........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遭遇,本来今天心情挺好的,就像四月盛开的鲜花,但是上司的一个电话,同事的几句指责,甚至陌生人不怀好意的眼神,就能让我们的世界顿时阴云密布,下起倾盆大雨,把好端端的鲜花打得七零八落的。

为什么我的情绪总被他人左右?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之父,认知行为疗法的鼻祖阿尔伯·特埃利斯在这本书中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他指出,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情绪失控,不是因为面临着多么糟糕的事情,而是对人与事缺乏积极的认知,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学会正确处理它,就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当人们按理性去思考、去行动时,他们就会是愉快的、行之有效的人。人的情绪伴随思维产生,情绪上的困扰是非理性的思维所造成。”阿尔伯·特埃利斯说。

10

《思辨与立场》

世界读书日,揭秘心理学人最爱看的十本书

从书名来看,这似乎是一本很吓人的学术性著作,很晦涩难懂,很形而上学。总而言之,是需要沉下心来,做好充足的精神准备才能翻阅的书。

关于这本书,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也这样评价道:“如果将来樊登读书讲解的书只有一本可以流传下去,我希望是这本《思辨与立场》。

事实上,这本书要探讨的内容的确挺严肃的,不过作者理查德·保罗却写得一点也不枯燥乏味,恰恰相反,整体读下来有点像看小说,讲得相当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富有层次感和故事感。

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就能获得某种思想上的启发,提升自己思维的深度和高度。

相对于技巧和方法,理性思维的训练才是关键的。

内在的思维决定我们外在的行为,只有培养思辨的能力,掌握准确的立场,在面对纷繁的万事万物时我们才不至于无所适从,晕头转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