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卡戎

有人说白乐天与元稹是一对基友,您信吗?

一提起友情,大家首先便想到的是子期和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是羊角哀和左伯桃,二鬼战荆柯;是管仲与鲍叔牙,不言而信;而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另一段真挚的友情——白居易与元稹

元白二人皆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们的人生经历惊人的相似,可以用下面一段话来描述:

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少有才名。一起参加过考试,一同登科,一同任职于翰林院。你流放到了荆蛮之地数十年,我贬在江州郁郁半生。这一辈子,你负了崔莺莺,我负了湘灵。两人始终共进退,互通书信几十年,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终究没有负了文坛,没有负了天下。

有人说白乐天与元稹是一对基友,您信吗?

(一)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这两人的友情,早在《旧唐书·元稹传》便有所描述:(元稹)“既以俊爽不容于朝,流放荆蛮者近十年。俄而白居易亦贬江州司马,元稹量移通州司马。虽通、江悬邈,而二人来往赠答,凡所为诗,有自三十、五十韵乃至百韵者。江南人士,传道讽诵,流闻阙下,里巷相传,为之纸贵。观其流离放逐之意,靡不凄婉。”

什么意思呢,就是二人一个在天涯,一个人在海角,在那个通信极为不发达的时代,是他俩告诉我们什么叫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人心有灵犀一点通,连外人都不禁为之侧目。

白居易这样描述他们的关系: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率以诗也。

两人皆是文坛新秀,却没有因为诗风而产生妒忌,反而是产生了共鸣,这也是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所描述的所谓文人之关系。

有人说白乐天与元稹是一对基友,您信吗?

(二)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而在今天,用我们的眼光来看,这两位可真称的上是一对好基友了。从他们互通的书信我们便能看出一二:

二人被贬途中,一个去通州,一个去江州。白居易在一个寂寞的清晨心生感概,写下了这一首《梦元九》:“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而元稹在看到后也立马回信:“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酬乐天频梦微之》)

通川湓水阻断的是道路,阻不断的是两人的友情。白天见不到的人,在夜里梦中依然能够相逢。

在元稹病重之时,听闻友人被贬九江,他硬是凭借这一股牵挂,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年的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像这样一首情景交融、用情至深的诗。外人读了尚且会受到为之神伤,何况当事人白居易呢。

有人说白乐天与元稹是一对基友,您信吗?

(三)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太和五年,两人相识的31个年头,元稹离开了,曾经垂死病中惊坐起,终究无法谈笑风生又一年。而他对自己的死亡也早有预感,在《寄乐天》一诗中写道:“无身尚拟魂相就,身在那无梦往还。直到他生亦相觅,不能空记树中环。”

在去世之前,仍对友人的前途念念不忘,同时也表明下辈子还要做朋友的愿望,今生得友如此,夫复何求?

白居易也没有让他失望,元稹去世后,白居易一直挂记这阴阳两隔的友情,并在八年之后,写下了那首永垂不朽的悼亡诗《梦微之》,其中两句是:“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有人说白乐天与元稹是一对基友,您信吗?

《唐才子传》中写:“微之与白乐天最密,虽骨肉未至,爱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无逾二公者。”两人之间,惺惺相惜却无关风月,或许这才是我们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友情吧,纵使朋友千万个,但亦难求一知己。这个地球上有几十亿人,每天我们都在错过,两个人想处在同一频率是有多么的难得。

在这里,我祝各位看官也能遇见自己的知己,懂你的辛酸隐忍,懂你的落寞孤寂,在你春风得意之时,陪你欣喜;在你跌落低谷时,与你鼓励。

有人说白乐天与元稹是一对基友,您信吗?

【作者简介】卡戎,在校大学生。

推荐:

大唐鬼才李贺是一匹马,在诗里他化身为马而铸就永生?

是“气数”还是“活该”?揭开崇祯帝自杀的细节和真相

历史上的女人:大唐蜀地一姐——薛涛(下)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