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凉亭就这样被闲置,还变成了停车点,太煞风景了!”近日,曲江新苑小区的陈女士向记者反映,该小区入口处的凉亭变成了停车处。昨天,记者走访部分老小区,发现不少小区有类似的情况,小区的凉亭成了摆设。

26日,本报报道了《美丽负担?景观池成摆设》,难道小区凉亭成了小区又一个“美丽负担”?

除了景观池,扬州一些小区还有这个“美丽负担”

曲江新苑的凉亭停了不少车

记者走访:不少凉亭闲置成了停车处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曲江新苑小区。小区南门入口处确实有座凉亭,空间并不大。凉亭由四根木制的柱子支撑,柱子早已褪色,亭子角落里落了一层灰。凉亭里没有桌椅、凳子等配套设施,反而停着不少电动车、自行车,一根柱子上还绑上了绳子,有些杂乱。

除了曲江新苑小区,居民反映,不少老小区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小区里的凉亭早已“名存实亡”,闲置多时,无人管理。有的甚至还变成储物处或停车点。昨天,记者又先后来到王巷新村、沙北二村、顾庄新村等多个老小区进行探访调查。

除了景观池,扬州一些小区还有这个“美丽负担”

王巷新村的凉亭搭建了不少铁皮棚

王巷新村小区中心区域,有一个“长廊式”的凉亭。小区居民告诉记者,小区刚建成时凉亭是白色的,现在,凉亭上面残留污垢,亭子上树枝缠绕,无人打理。最令居民们头痛的是,这些年凉亭里面搭建了一个个铁皮车棚,居民用来停放非机动车或堆放杂物。“刚开始,只有几户人家搭建铁皮车库,后来跟风的越来越多。”

在沙北二村小区附近,记者也看到有白色长廊式凉亭,设置在路边。由于是开放式老小区,周围有菜贩摆摊,有的摊点紧靠亭子,十分嘈杂,根本没有居民驻足纳凉。

居民诉苦:过去是纳凉点,现在无处落脚

“亭子里都放满了车,哪有我们‘落脚’的地方啊?”曲江新苑的于大爷说,自己住进该小区10多年了。刚建成时,这里就有凉亭了,空间虽然小,但看上去还挺精致的,成为小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刚建成时亭子里没有桌椅等设施,居民从家里搬来凳子、椅子,来到凉亭坐坐,聊聊天,感觉还挺惬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亭子越来越旧。这几年,一些居民竟在亭子里停车,凉亭不再如以前热闹。

居民胡女士说,她和父母住在小区也有好几年了,过去一到夏天,亭子里都是纳凉的人,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可自从变成停车点后,这里变得冷冷清清的,居民们少了一个聊天、纳凉的场所。

“虽说亭子里没有石凳、桌椅,但毕竟是公共设施,属于广大业主的,这些人停车有没有经过其他业主同意?谁来管?”不少居民质疑。

社区回应:将重新规划整改小区凉亭

针对老小区凉亭的现状和今后的维护等问题,记者找到了相关社区。

曲江新苑社区主任韦娜表示,“前几年社区也考虑过,在亭子里设置石凳、桌椅等,但靠近亭子的居民不同意,担心居民在亭子里打牌、聊天,影响他们休息。”韦娜说,由于居民意见不统一,社区只好作罢。对于居民私自停车的现象,韦娜表示,将劝导居民,清空亭子附近的杂物,考虑规划修整凉亭。“有的居民希望利用好凉亭空间,但也有居民害怕凉亭成了聊天玩乐的聚集地,影响休息,从居民不同立场考虑,社区将联合物业好好协调,找到解决问题的平衡点。”

沙北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王巷新村小区于上世纪80年代建成,当时没有建车库,现在小区公共车库紧张,一些居民便自己搭建铁皮车库。对于这种现象,社区也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劝导过。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与相关部门协调,重新进行规划。

【他山之石】

顾庄新村:凉亭打造成“文化长廊”

在探访时,记者发现,个别老小区的凉亭经过修整翻新,给居民一种全新的感觉。

顾庄新村居民楼前有个长廊式的凉亭,一根根白色的柱子,配上红色框架构造的“廉政文化长廊”,红白相间,看着十分漂亮。亭子里聚集了不少居民。

除了景观池,扬州一些小区还有这个“美丽负担”

顾庄新村廉政文化长廊

“之前这个廊亭也挺旧的,后来社区经过翻新,粉刷柱子,又打造了‘廉政文化长廊’。这样一来,文化韵味更足了,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几位居民提到小区里的廊亭,都伸出了大拇指。

顾庄社区主任周媛表示,顾庄新村建成有30多年了,刚建成时就有长廊式的凉亭,后来凉亭陈旧。于是,社区在征求居民意见后,决定进行修整刷新,才变成了如今的“廉政文化长廊”。

除了景观池,扬州一些小区还有这个“美丽负担”

“小区里的凉亭毕竟属于公共资源,需要定期维护修整。”周媛表示,社区和物业正在考虑,适当增加凉亭附近的绿化,也呼吁小区居民爱护珍惜。

记者 周阳

编辑 张婷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