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12月6日,山东诗词学会、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联合举办的2018年山东词学理论研讨会在济南顺利召开。会上,滨州市诗词学会会长、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副会长马明德进行了讲座式观点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浅谈辛词的铁血精神及现实意义

马明德

铁血精神,通常用来形容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意志,即面对艰难险阻迎头而上、不怕牺牲、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拼杀精神。纵观稼轩词,作者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极论世事,抒发了不容山河破碎、一生以抗金为己任的坚强信念。其作品中折射出的铁血精神,富有激励人心、鼓舞斗志的重大作用。这也理应是当今军旅诗词创作中重点研究、继承发扬的应有之意。

一、辛词迸发出强烈的铁血精神

辛弃疾22岁组织起义军,投身于反金斗争,42岁被南宋统治阶层罢免官职,放归田里。20年中,他组织指挥过无数次战斗,经受过多次失利和挫折,但他始终锐意进取,不屈不挠。他曾带领五十多名勇士,驱驰数百里,束马衔枚,突袭济州,在五万余人的金军大营中,活捉叛徒张安国,摆脱金军追赶,将其押回临安正法;他曾临危受命,担任江西提刑,节制诸军,组织以地方武装为主的敢死队,击溃茶商武装,为南宋当局解除心头之患;他也曾在湖南任职时。创建地方武装飞虎军,旨在积蓄力量,对付北方的敌人。这些动人事迹和不凡经历,是他赋闲后创作诗词的基础,也是他能写出具有铁血精神作品的灵根所在。试看他的《破阵子》,首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把作者理想中的统率千军万马,杀向塞外的英雄气概抒发地淋漓尽致。“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把战场的激烈、险恶,以特写镜头描写了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血管偾张、雄心万丈的气势表现无余。再看辛词的《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写出了辛弃疾身穿锦制短衣的作战服,左冲右突敌阵的威猛形象。“燕兵夜娖银葫䩮,汉简朝飞金仆姑”,此句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了当年不畏强敌、以少胜多,擒拿叛贼“如挟毚兔”的过程,使人读之心血沸腾,唏嘘不已。还有《南乡子》《永遇乐》中,作者赋词“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歌颂孙权、刘裕自强自立并取得的辉煌战果,既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以求和为国策的贬斥,也表达了他本人奋发图强、只争朝夕的斗争信念。作品所留给人们的是无限的感慨、鞭策和勉励。

二、反映铁血精神的诗词作品激人奋进

辛弃疾不但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有文采武略的英雄豪杰式人物,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上富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杰出词人。前人评价“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主”(沈谦语)。除上面已列举的诸篇外,他的《满江红》更是直接赠送给一位前往边疆卫国的“故人”。作者热情讴歌了故人的前辈在抗金战场上的功绩,高度赞扬其“传遗业”、从戎守边的举动,并以“马革裹尸当自誓,峨眉伐性休重说”,勖励故人要表现出壮士赴边的英雄气概来。全词不愧是一篇慷慨悲歌之作。相信这位故人读了词作,定会深受激励,在守边御敌中立下功勋。

辛弃疾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于后人的影响极其巨大。堪称为诗词中泰山北斗的毛泽东主席,对稼轩词曾手书4首,且评价辛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可以说,在毛泽东诗词中那种奋进搏击、自强不息的思想情感和动态形式,与辛词的影响不无关系。尤其是在革命和建设遇到重大困难或挫折时,毛泽东主席总是以古典诗词的战斗传统,讴歌向上,弘扬抗争精神。打从“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直到“宜将胜勇追穷寇”,“天翻地覆慨而慷”;“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在描写人民军队的作战运动以及整个社会历史变迁中,毛泽东主席雄睨古今,以革命大无畏精神创作的诗词作品,不啻于一篇篇战斗檄文,一颗颗“精神原子弹”,给敌人以极大蔑视,给人民群众以极大地鼓舞。由此。人民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的新中国,稳固地立于世界之林;原有两个超级大国挑起的战争,皆以失败而告终;等等,不一而足。期间,尤其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毛泽东诗词几乎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程度。那些富有战斗精神的名句,毫不夸张地说,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解放军官兵参加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精神食粮,产生着不竭的动力。

三、新时期需要反映铁血精神的优秀军旅诗词

习总书记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强调,要引导官兵坚决听党指挥,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这“四有”中,有血性是关键,这是由军队的职能所决定的。

当今世界形势瞬息万变,我国的周边环境不容乐观。在未来战争发生可能性比较大的情况下,作为军人,乃至国民,都必须具有热爱祖国、捍卫祖国和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激情和信念。即使在平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克服无法预料的困难,也需要有一种不畏艰险,不言放弃,不怕牺牲,永不言败的精神。在这方面。弘扬富含铁血精神的中华军旅诗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各级诗词组织、诗人词家以及广大诗词爱好者,至少应该做到三个方面:首先,要有传承中华军旅诗词的历史责任感。诗词组织和有一定能力的个人,是中华诗词也是中华军旅诗词薪火相传的载体。辛弃疾等古代那些弘扬军队英勇精神的诗词,可以通过选编、赏析、讲授等方式,引导部队官兵和全社会,砥砺品质,弘扬民族精神,时刻准备为祖国为人民去战斗,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其二,要创作具有铁血精神的优秀作品。弘扬铁血精神应是当代中华军旅诗词的重中之重。习总书记在视察陆军某集团军时,曾回忆起这支部队19岁的烈士王建川在战场上写给母亲的诗,称赞他“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的军人血性。同时当代诗坛也涌现出过部分颂扬英雄人物、倡导战斗精神的上乘之作。譬如蔡世平的《蝶恋花·昆仑兵歌》,万栓成的《冰姑娘》,陈仁德的《大刀行》等,读来无不使人热血沸腾,心灵深受震撼。优秀作品,要坚持以舍身卫国、忧国忧民为主旋律;以充满勇武精神和雄浑豪气为基本风格;以富有故事性、塑造英雄形象为主体构架。如是,作品才会拥有最多的读者,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其三,要拓宽传播优秀军旅诗词的渠道。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当今多种新媒体纷纷大显身手的时代,优秀的军旅诗词同样需要多种形式予以传播。如果仅仅停留在书面上、小圈子内,注定发挥不了多少作用。要积极争取地方与军队的宣传、文化部门,充分发挥官方媒体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安排必要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运用开辟专栏、演讲朗诵、组织大赛等形式,让军队官兵和全社会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接受教育,受到熏陶。各级诗词组织在宣传古典作品的同时。要把反映现当代军人、英雄模范的优秀作品,利用网络、朗诵、吟唱等形式,增强感染力,扩大影响力。只有这样,优秀的军旅诗词作品才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新的历史时期,需要加强全军乃至中华民族战斗精神的培养。稼轩词等我国古代一些优秀军旅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铁血精神的宝贵遗产。我们要认真学习,汲取精华,结合培育社会主义和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积极创作,争取以优秀的作品来挺直民族的脊梁,强固国人的骨气,坚定军队的斗志,真正做到在与任何大风大浪的斗争中,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