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石阡县花桥小学将木偶戏引入校园,通过定期邀请传承人到学校为学生及老师指导授课,学校自行安排兴趣活动课、大课间集体展示等方式,让石阡木偶戏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传承中得以弘扬。

在花桥小学的兴趣活动室里,省级传承人付正贵正在教学生们木偶戏的动作要领,学生们跟着老师认真学习模仿每一个动作。石阡木偶戏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多样性的社会功能,其表现形式独特,需做到手、眼、心协调配合完成,每次来授课,付正贵都会认真传授木偶戏表演的技巧和方法。

富有文化底蕴及极具挑战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阡木偶戏进校,很快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学习传承,丰富了学生们的业余生活。

花桥小学六年级学生封晓倩说:“我觉得学习木偶非常有意思,但是它要求我们的手、心和眼要配合到位,这样才能把手上的木偶做得活灵活现,这三者必须配合恰当。”

“以前我们就是做一些广播体操,今年把木偶戏融入到大课间里面来,同学们都觉得很有意思,都愿意认真去学。” 花桥小学五年级学生封莎莎说。

石阡木偶戏俗称“木斗斗戏”或“木脑壳戏”,大约在200年以前,自湖南辰溪传入,木偶表演及戏文唱腔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了七代。清乾隆年间,石阡木偶戏发展到鼎盛,艺人遍及石阡全境,“泰洪班”“太平班”“兴隆班”等众多民间职业化戏班出现,常年活跃在省内各地及周边的川、湘、鄂、渝等地演出。2006年,石阡木偶戏成功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介绍,花桥小学从今年开始将石阡木偶戏引入校园,成立了木偶戏兴趣班,定期邀请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传承人授课,学校坚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集中训练,并安排老师专门负责指导。同时该校已把木偶戏融入到学生大课间,让更多的学生对木偶戏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吸引越来越多的同学关注和学习木偶戏。(孙伟 罗洪燕 郭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