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IAR/Anitama 封面来源:《复苏的天空 -RESCUE WINGS-》

于2006年1月-3月播出的动画《复苏的天空 –RESCUE WINGS-》的Blu-ray BOX已在11月22日发售,身为主创阵容之一的系列构成高山文彦,为了推广本作今日也在推特上回忆起了本作的创作幕后。

高山表示,身边由于没有显示器,所以完全靠听着蓝光碟的解说一边回忆一边写下的文章,因此可能有些记忆上的偏差。摄影监督大河内喜夫、音乐松尾早人各自参与的副音轨也同样珍贵。动画是集团作业的产物,每个部分都有着大家的出力和讲究的地方,希望观众能够透过屏幕感受到。

在拿到企划书的时候,作品的主题明示了,这是一部直接描写救援队的真实的作品,然而在企划初期主人公选定的是女性驾驶员,高山认为总有些不妥。虽然当时的航空自卫队有着数名女性驾驶员,但所属救援队的女性驾驶员在当时还没有。动画的制片人杉山洁对这问题也给过解释,U-125A战斗机就有着女性驾驶员。在东日本大地震的时候前往松岛基地就任。另外,直升机空运队的CH-47J也有女性驾驶员。在UH-60J的机种转换期,虽然也有女性驾驶员,可惜最终未能乘上。

动画中的组织机构都是现实中存在的,主人公有着现在所无法想像的性格,根据这些要素,在构成剧情的时候,焦点也会变得有些模糊,也很难勾起观众的兴趣。就像要写首位女性首相的片子,主题都放在了在男性社会中打拼的女性的困难,那么与国政相关的内容就会失去现实性。

因此,为了更加直接地描写救援队的真实一面,高山提议将动画的角色和设计尽可能贴近现实,并主张采用男性主人公。本作如果是2季度的作品,那么以女性为主人公倒是没问题,但是每话的时长不过30分钟而且只有1季度。

《复苏的天空 –RESCUE WINGS-》制作之前的作为企划检讨用的企划《Rescue Angel》。当时的制作阵容也与正式版完全不同,而且动画的高宽比还是4:3,直升机和战斗机用的是作画,而非正式版的3DCG。

其实在这之前还有个最初的构成案,采用群像剧的手法,相当于不存在固定的主人公。向观众更加直接得传达这是讲述救援队这个组织的故事,就像《勇者斗恶龙4》一样,前半段是6个部署每人一话完结的故事,剩下的6话则是全员以一整个团队的形式共同解决一个大事件(台风后的地震)。

然而这个初期的构成在写到某个地方的时候停了下来,高山表示就此作废,没法给人看。主要原因在于,自己拥有的知识过于浅薄,设定量过于庞大,实际画起来难度更是难上加难,等种种理由打消了这个想法。但也不是完全废除,有些点子则是以别形式用在了之后正式的脚本里,并不是徒劳。

高山还记得,第一话是以女性整备员为主人公,她喜欢直升机的理由是,小的时候抽中了商店街的奖励,赢得了乘直升机环游东京湾的机会。身为整备员的她没法亲眼看到救援的现场,目送了队员们的紧急出动后便在基地待机,UH-60J在顺利救出遇难者并将其送进救护车后,回到了整备室,女整备员温柔地等待着UH-60J的归来。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

之后是救难员(Medic)、驾驶员(Pilot)等人各自的大纲。第二话讲述的是新人救难员的故事。在听到上司劝说自己放弃对遇难者的救助时,新人救难员的的心情跌落到谷底,他不愿放弃,然而在剧情的后半他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局面,对着遇难的孩子反复地说着同样的“不负责任的话”——“我一定会救你的”,抱起孩子,心脏像要被撕裂一般奔走着,本该是救助成功的结局,然而最终却以悲剧收场。这也是动画第一篇的原案剧情。

这些单集话数中,高山认为队长的故事是最难写的。在思考的过程中,高山想到了唐·希格尔(Donald “Don” Siegel)导演曾执导的电影《麦迪根之战》(Madigan),这部的原作是理查德·多尔蒂(Richard Dougherty)的小说《The Commissioner》,原本讲述的正如书名就是警察局局长的故事,然而电影却改成了一名处在现场的警察管的故事。高山原本也打算这么做,然而“不行,不行”的声音在他耳边回荡着,最终将过去写的构成和大纲一并废弃。

陷入瓶颈的高山翻开了山本周五郎的小说《红胡子诊疗谭》(而非黑泽明改编的电影《红胡子》),连作短篇容易应用。故事的主轴是新人刚走出社会遇见了值得尊敬的上司,这样的故事容易成为在迷惘时的指南针,每个人的心中始终有这样一盏明灯照耀着。

谓用兵宁拙于机智而贵在神速,高山立马写好动画正式用的草案大纲,并将一部分的剧情分给本作的另一位脚本担当——水上清资。给水上的草案大纲里写着:主人公与女主人公先是吵架之后之后和好,详细的就交给你了。“毕竟,自己这已经是火烧眉毛了,哪还有空管你啊!”

故事所要体现的是新人驾驶员被分配到了不如意的职场,之后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慢慢地开始体会到这份工作的价值。从第一年春天开始到第二年春天结束。尽可能减少救援出动的场面,采取一个篇章由二、三话构成的基本方针。另外,尽可能避免侦探故事里常有的,侦探所到之地便是案发现场的状况。

主人公设定为出身乡下的理由,是为了让他更好地看清自己身在这社会上的双重身份。在公共场合为了表现自己说的是标准语,而这其中有一半是在“演戏”,但真正在抱怨、心急如麻的时候就会暴露出自己的本性出心声的时候,这时用的就是方言,高山认为这是人类弱小、青涩的一种表现。

在为主人公取名的时候,高山最先想到的是小说家内田百闲的名字,于是就给主人公取了内田这个姓,但为什么将他的老家选在冈山的理由,高山已经想不起来了。高山的学生时代,每当从从关西回九州的时候要搭乘日本国有铁道,高山认为或许是在回去的路上经常能够听到中途上来的冈山县民的方言吧,又或者是受到了《暴力挽歌》(铃木隆执笔的小说,曾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电视剧)这部作品的影像。不过内田百闲也确实是冈山出生,家里做的是酒家的生意。

最初的灾害选择地震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想要表现灾害现场与主人公所在之地之间的距离感。主人公所在的地方只能够感受到小小的震感,那么他到了现场会看到怎样惨痛的状况,高山认为自己并没有很好地将这样的状况写出来,自己在写脚本的的时候也无法想像后几年311东日本大地震的事态是多么严重。

房东的设定是很崇拜身兼演员、导演、制片、作曲、政治家于一身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所以爱犬也给取了克林特的名字,高山表示这里原本有个伏笔,主人公最初在来到小松的时候,克林特对他狂吠,而在之后主人公已经习惯了小松这的环境,在故事的结尾克林特应该是停止吠叫,改为摇尾巴,然而由于篇幅问题,这个想法被他忘记了,这个责任在自己。

开始着手第一话脚本的时候,高山就提案用上《复苏的天空》这个标题,一次就通过了。当时其实已经用了片假名的“RESCUE WINGS”作为标题,但是他出于个人的习惯不太喜欢用片假名的标题,还是用更有诗意的词语更令人难忘。虽然希望最终话用上这个标题,但高山感觉有些牵强附会,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复苏的天空》这个标题源自英国小说家J.G巴拉德(James Graham Ballard)初期的短篇作品《Now Wakes the Sea》,高山也是冥冥之中取了这个名字,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

第一话主人公内田遇到的那些搬家问题,都是在脚本会议时,大家的各抒己见,自己年轻时在搬家的时候都遇到了怎样的失败,比如被子还没寄到只好先用窗帘凑合一晚这种事,高山当时也没详细确认真伪,总之想加进去,也许是谁一时瞎说的事,这个谁说不准,毕竟已经过了几十年了。

第一章的剧情大纲相对来说写得比较轻松,高山把这章打个比方就像是将棋,这一步不能辜负观众的期待,而这一步要背叛观众,这一步行得通,最后将军,用到的都是通常的技巧。也是最为“虚构”的一章。剧中救难队的情节,自然都是虚构的。然而看上去特别真实,高山表示参考的手法主要来自好莱坞的编剧斯特林·西利芬特(Stirling Silliphant)。电影《火烧摩天楼》(The Towering Inferno)中史蒂夫·麦奎因(Steven McQueen)和O.J.辛普森(Orenthal James Simpson)之间的连携合作也是这集的灵感来源。

第二章(第4话与第5话)则是全盘交给水上清资负责。高山给的要求只有,希望能够引用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一节以及女主穿内衣的情节。穿内衣这段情节的灵感则是出自于今年离世的科幻作画哈尔兰·艾莉森(Harlan Jay Ellison)的名作《孩子与狗》。

关于第三章(第6话与第7话)的创作,首先高山表示自己作为一名观众,很久以前就一直在意鬼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对某些名曲的使用手法,比如对位法。比方说,将这些曲子作为剧伴用在电影里的时候,这些曲子往往与场景里的感情是完全相反的,悲伤的时候用着愉快的音乐,愉快的时候用着悲伤的音乐,黑泽明也好这口,令高山印象深刻的还有カトキハジメ(KATOKI HAJIME)监督作《永别了武器》的终盘。

说到库布里克的电影,要数《奇爱博士》《全金属外壳》的结尾,《发条橙》里用到的经典歌曲《雨中曲》,《2001太空漫游》中用到的《蓝色多瑙河》,都是十分经典经典的对位法。

当然,库布里克在电影中用的非对位法也非常出色。例如《光荣之路》的最后一幕,德国女孩演唱的民谣《The Faithful Hussar》感动了身边的法国士兵,法国士兵当然不懂德语,但从女孩的声音里,他们听出了感伤。而这位德国女孩之后在现实中也成了库布里克的妻子。

另外,在同一部作品中同时使用对位法和非对位法也同样有趣,高山一直在寻找机会在自己的影片中使用这样手法,结果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的《太空牛仔》(Space Cowboys),影片中就用到了,高山感到非常“悔恨”。

高山决定要进行“反击”,于是在《复苏的天空》中高山选择了木偶剧《偶然葫芦岛》的主题曲。使用现有的音乐首先得取得该曲目的使用许可否则无法在剧中使用,高山很明确地表示这首曲子非用不可,于是另外草拟了一份大纲,写上了这首曲子的使用意图,具体在什么时间加入这首曲子,将大纲提交给桜美かつし(樱美胜志)监督,直到使用许可批准下来,才正式开始执笔脚本。这事在DVD的小册子上也有提到,高山希望观众们能够帮他见证这场“复仇战”。

然而,在第三章的脚本中,高山其实干了一件“大蠢事”,把本村的名字写成了本山,高山自己也没有察觉,而且尽然还顺利录完了,直到首次在电视上播出后,他才发现自己竟然犯下了这等低级错误。于是在决定出DVD的时候,拜托声优们重新录音,将“本村”给修正回来,为此高山也感到十分抱歉。不过高山表示,自己的人生方针是对自己的失误采取宽大处理的态度,而对他人则更加严格,所以有些事过去了也就忘了。顺带一提,第三章的副标题《Bright Side of Life》取自英国六人戏剧团体巨蟒(Monty Python)的歌曲《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另外,本乡在千岁时开的车上放着一个,带发条的奶牛小人偶,这段也是在致敬《太空牛仔》,詹姆斯·加纳(James Garner)的旁边放着一个摇动的草裙舞女郎就是这个点子的来源。

片头曲和最后队员们大合唱的《偶然葫芦岛》主题曲,虽然是脚本中指定的曲目,但实际如何与标题的出现进行吻合、如何连接上动画里的原声这都多亏了音响监督三间雅文和樱美胜志监督的独创演出。

高山还想起来还有一桩设定,本乡的妻子原本是千岁基地(附近)某家店的看板娘,从战斗机驾驶员被“贬”为直升机驾驶员的本乡到了店里喝酒一个劲儿地抱怨,两人因而结缘,最后本乡向她求婚,最终成立了美好的家庭。然而也因为篇幅等问题,没能在剧中出现。

第四章(第8话与第9话)从大纲到脚本都是水上负责。高山在和他商量的时候只说到了以灾害的内容为舞台。最初的候补是因台风导致的合流决堤,整个村庄被水淹没的故事。然而与水相关的作品,必然会因为特效等方面的作画给原画师们带来很大的负担,最终选择了回避。

最终通过删除法选择出来的就是观光缆车的事故,这样的事故在过去也发生过几次。这次让原本是救助方的主人公变成被救的一方,这也是高山提出来的,水上也突然提起了兴趣。这多半是是受到了70年代的灾难电影的影响,看多了伊尔温·艾伦(Irwin Allen)的电影所留下的“后遗症”。

由于大半部分是在密室进行的对话,脚本提交之后,演出为此感到有些头疼。如此一来,摄像机的机位很有限,动作更是被限制了,而且这样的长对话要持续20分钟左右,简直就像脚本给演出阵容递上了炸弹一样。

那时作画工作也已经开始了,然而因为脚本太迟提交的关系,作画演出阵容都处于火烧眉毛的状态,然而他们没有抱怨,即使是自己掉到了河里,也要先救同样落水的人。就在已经站在起跑线的赛马一样眼前只有完成这一个目标。高山和水上为此也表示有些过意不去。

水上正在执笔第四章的时候,高山也完成了最终章的剧情大纲。最终章是山岳救难的故事,高山表示虽然之前看了不少的资料,然而脚本却毫无进展。既然最终章的剧情大纲已经完成,高山恳求水上帮忙,两人分头写完这最后三话,否而根本写不完,迫在眉睫。最终第十话和第十一话交给了水上,最后一话则由高山自己执笔。本作的制片人杉山洁在大学的时候曾所属登山部,而且是冬季登山的经验者,高山和水上便找他进行商量,了解到了不少关于攀登雪山遇到到大风并在山上扎营的事。

第12话的脚本完成后,高山也为后半的分镜帮了点小忙,用的是“水田史美”的名义,这个名字是从某只赛马的名字来的。过去在《魔法之星魔术爱美》的时候也曾用过这个笔名,然而片尾的字幕却把“史”字打成了“央”。

最后的第13话未在电视上播出,以OVA的形式收录在DVD第7卷里,据制片人杉山洁所述,本话在系列构成阶段是以外传篇章的形式,而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最终话,虽然按时间顺序本话的时间比第一话还早。由于是OVA,本话包括作画在内,时间比较充裕,因此整体的质量也很安定。这集的大纲也是高山执笔,内容其实也是过去作废的点子,之后重新拾起来经过修改后完成的,再硬塞给了水上清资,可以说是整部里气氛最缓和的一集。

第13话的主人公就是总括班的本村准尉,他的原型是剧组到小松基地取材的时候,招待他们的木村,他过去也是一名救难员。高山表示,在取材的时候问了不少强人所难的问题,然而他都一五一十地回答了他们,给高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此希望能够将他以剧中角色的形式留下来,便将木村作为本村准尉的原型。

从当时的播出到BD的发售过了十多年,就在发售的前些日子,饰演本乡三佐的石塚运升离开了人世,在那一个月后饰演女主人公惠美的能登麻美子传来了结婚与怀孕的喜讯。人生便是如此,交杂着喜悲。

最后,身为系列构成、脚本的高山文彦对当初在悲惨的工期下坚持下来的制作团队表示感谢,也为购买了BD的观众表示感谢。希望没有看过本作的观众能有机会去补下这部作品,不让一部优秀的作品就此埋没。

【参考资料】

高山文彦推特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官方网站:http://www.anitama.cn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微信公众号:Anitama081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原文: m.anitama.cn/article/18c490e17707f64c?utm_source=toutiao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