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经典的热干面是武汉人离不开的滋味,也是我们和武汉的约定。这道油饼包烧麦,就更让无数武汉人魂牵梦绕了。

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武汉,好久不见,这些日子,我们都在想念着你。

过去三个月里,每个坚守在这座城市的普通人,都经历了一段最矛盾和煎熬的日子,见证了武汉从人声鼎沸到寂静无声,挺过了初雪与寒冬。

此时,樱花虽快谢幕,但不影响春日重启。当江汉关的钟声敲响,春风拂过黄鹤楼的檐角,我知道,那个熟悉的武汉回来了。

我们无法说什么感同身受,这76天里的万般滋味只有武汉人才懂。但至少,这座英雄城市值得我们等待,等疫情结束,我们再相约武汉,吃一碗道地热干面!

终于等到你回来,

那个繁花似锦的江城春天

人们常说武汉只有冬夏,但这一次我们迫切等待的是江城的春天,终于樱花如约而至,武汉将正式解封,这个春天还会持续很久很久。

武大樱花

每年一到三月中旬,武汉大学樱花进入盛花期,游人如织,漫步樱花大道,落英缤纷。

今年的武汉樱花,没有往年的人山人海,只有满满的生机,告诉我们春天的到来,也带来了希望。

樱花在我们心里也变得更有意义了,它是一份祝福,也是一份期待。虽然很多人今年都没看到武汉樱花,但是大家的心里都多了一个明年去武汉看樱花的愿望。

漫步江滩公园

江城武汉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武汉人的生活离不开江、湖。

分批开放的江滩公园迎来了许久未走出家门的人们,享受武汉这片迟到的春光。

江滩就在长江大桥下,这里是武汉最接地气的地方,流淌着武汉人的生活,可以喝茶打牌吹牛游泳钓鱼发呆,吹着南来北往的风。

夕阳西下,江面金光粼粼,江风习习,看着对岸的灯光慢慢亮起,无数人在这里从孩子变成老人,与朋友爱人一起牵手走过。

坐一次过江轮渡

3月29日,武汉轮渡公司对码头和船舶进行了全面的消毒,轮渡开航也在即了。等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你可以坐上传统的过江轮渡,或是选择两江夜游的线路。

这是武汉历史最悠久的公共交通方式,也是武汉人通勤的方式,这里有武汉人生活中最平民化、也最珍贵的一面。

终于等到你回来,

热干面、豆皮和糊汤粉

武汉人的一天从“过早”开始,见面第一句的问候就是“你七了冒”。

蔡林记的热干面,还有赵师傅家的油饼包油条,四季美的汤包,老通城的豆皮,五芳斋的麻蓉汤圆,同兴里的油条,顺香居的重油烧梅,民众甜食的糊米酒,福庆和的牛肉米粉……这些被武汉人深深惦记着的数不尽的早餐和过早的热闹终于回来了。

热干面

疫情期间,老店蔡林记的店长几乎每天都会接到老顾客的电话询问营业时间,在3月24日他们终于恢复线上营业,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每天只睡上个把小时,但心里还是觉得很安稳。

无论男女老少、职业身份,只要是武汉人,就能被一碗热气腾腾的热干面唤醒。

大热的天,卖热干面的嫂子,一手收了你的人民币,马上又抓起面条,麻利的在滚水锅里一涮,飞快地洒上佐料,劲道的面条配上热辣的红油,香喷喷的芝麻酱,绿油油的葱花,红红的萝卜干,再冲一碗酸甜的米酒,一天就这么开始了。

最经典的热干面是武汉人离不开的滋味,也是我们和武汉的约定。

豆皮

三鲜豆皮也是不可错过的经典滋味。

这看似简单的小吃也很讲究,豆皮的口感如何,除了食材的选取,用料混合的比例,火候的把握,甚至是用油量的多少都会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

刚刚出锅的豆皮面色金黄,笋丁、豆腐干、肉丁、糯米做的馅鲜香软糯,口感极富层次感。

油饼包烧麦

这道油饼包烧麦,就更让无数武汉人魂牵梦绕了。

油饼出炉后,用小铁铲轻轻地将油饼划破个口子,趁烧麦还冒着热气,快速的夹几个放到油饼里,再用专门的包装包好,全程下来不用10秒钟。

一口下去,表皮酥脆,内馅Q弹,是1+1>2的美味。

鲜鱼糊汤粉

千湖之省,百湖之市,早餐固然不能少了鱼。

店主傍晚到集市淘鱼,彻夜熬煮,骨化肉碎后,形成鱼汤。刚形成之初为了抵饿,便加上生米粉起糊,为遮掩腥臭味,会加大量胡椒。

早上来上一碗,有点荤腥,热辣,和着稠稠的糊汤粉,这种享受是武汉的过早里最鲜的一味。

这些早点个个香气扑鼻、口味浓郁,不止是武汉人的骄傲,也能把隔着屏幕的我们馋哭,“一个月不重样”这个形容真的不是夸张手法。这场疫情带给武汉的有苦难和泪水,更有坚毅与感动,以及对生活的期望。

我们都会记得所有医务工作者、志愿者、工人、社区工作者的付出,武汉的解封是疫情防控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我们都相信在度过无数最煎熬的日子之后,武汉更好的明天正在款款而来。

“黄鹤楼,长江水,一眼几千年。

老汉口,热干面,韵味绕心尖。

愿国泰民安,岁岁平安。”

【汇客廰旅行】一个“任性、好玩、有态度!”的文化旅游新媒体社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