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看,华为在去年底成立智能计算业务部应该是正确而且顺理成章的。Gartner发布的去年4季度华为服务器收入全球第三、同比增长率全球第一的市场报告,仅仅是为这一正确的发展路径选择提供了数据上的注脚——就像人长大了就该自立门户一样。

更重要的是,“单飞”的智能计算业务部因为“智能”升级而脱胎换骨,成为华为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的基石,并一头撞进了广阔智能世界的大门;智能计算生态建设,让华为智能计算解决方案可以实现更多落地;芯片级的创新,也让华为从“芯”开始,让智能计算无所不及,但其实从“芯”开始,也只是华为智能计算无所不及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

华为智能计算何以能够“无所不及”?

智能计算是华为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的基石

早在去年5月,华为就第一次正式提到了智能计算的理念,并推出了智能服务器产品。这自然是源于AI给计算带来的巨大挑战,行业“+智能”正在成为企业未来竞争力的关键,传统数据中心和服务器,已无法适应智能时代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智能计算将会变得无处不在。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在去年底成立独立的智能计算业务部可谓顺理成章。有意思的是,针对智能计算的“无处不在”,华为鲜明地提出了要让华为的智能计算“无所不及”。

对于智能计算业务部的责任,华为相关负责人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华为智能计算将作为华为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的基石,在华为智能转型过程中承担底座的角色,在华为内部所有产品线,涉及到智能计算相关的部分,都会使用该部门的产品和部件,以支撑未来构建智能世界的愿景。

而要想承担好这一角色,智能计算业务部必须首先完成智能转型,事实上这也是该部门最为看重的。所以,虽然Gartner的报告对华为服务器的市场表现给出了客观评价,但正如华为中国智能计算业务部总裁万志所说,“传统服务器是低毛利产品,单独考虑出货量意义不大,所以我们不再看重出货量,更看重的是智能转型。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新的领域另择一个赛道,能够使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体现。”

目前,转型中的华为智能计算已形成了基于x86的FusionServerPro、基于ARM处理器的TaiShan、基于昇腾AI芯片的Atlas三大系列产品的全面布局,多点拓展计算产业边界,加速智能化转型。

华为智能计算何以能够“无所不及”?

其中,FusionServer Pro是FusionServer 的升级版,它的诞生基于华为对计算所处发展阶段的判断。在华为看来,计算发展的第二阶段是通用计算,其代表就是大家熟悉的传统数据中心、x86架构服务器等,而到目前为止通用计算依然是当下计算的主要力量。但华为希望传统的x86架构自己能够会思考,率先利用智能去领跑新时代,真正面向应用去加速,降低整体TCO。

首先在单机场景下,FusionServer Pro引入了智能加速引擎,比传统服务器有完全不一样的业务体验;在规模部署场景下,除了具备智能加速引擎的优点外,FusionServer Pro还可以启用智能管理引擎,让服务器的各种运维事务都可以智能化完成;面对超大规模部署的场景,则在“两个智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化数据中心解决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所以,FusionServer Pro从头到脚,都已尽显“智能”本色。

事实上,华为智能计算业务部并不是只有服务器产品。“我们之所以称其为智能计算业务部,而不是服务器业务部,就是因为服务器只是我们智能计算的一个主力产品,此外还有边缘计算、无人驾驶的车载计算,等等。”不久前的华为生态大会上,华为智能计算业务部总裁马海旭向记者描述了这一部门的业务轮廓,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华为智能计算“无所不及”的内涵。

生态建设是全栈全场景解决方案落地的重要保证

对于华为的智能计算业务而言,生态建设无疑是其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落地的重要保证。早在去年底华为智能计算业务独立之时,华为即表示将建立“客户+伙伴+华为”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共同体,一起构筑共赢生态。这在x86和ARM、AI等层面都有具体案例。

在3月22日的华为智能计算产业峰会上,华为智能计算的生态建设又有了最新进展——华为智能计算生态联盟正式启动。该联盟将通过更深入的技术合作、更多路径的销售模式、更灵活的商务模式与联盟伙伴一起,共同探索和分享AI时代新红利,助力行业客户快速步入智能化时代。

“在华为注册的销售类、服务类、培训类合作伙伴,以及行业客户和高校等,都将是未来的联盟成员,我们会根据他们的业务量、解决方案的开发进展等,对合作伙伴进行分类,成立不同的组,然后匹配不同的权益和要求,实施各种培训和赋能计划等。”马海旭说。

华为智能计算何以能够“无所不及”?

目前,华为智能计算的三大产品系列的生态已在积极构建当中。其中,在x86市场,华为在围绕智能加速和智能管理与合作伙伴一起创新,面向客户需求进行应用加速;在ARM市场,华为从底层到上层、从硬件到操作系统、中间件,整个ARM生态建设也已经比较完整,而且还有绿盟等三大联盟共推ARM生态的繁荣;在AI市场,华为也推出了基于Atlas人工智能计算平台的完整框架,合作伙伴也可以把智能应用快速移植到该框架中来。

华为智能计算生态联盟即包含了上述三大产业生态,可以说联盟已初具雏形。其中,首期加入智能计算生态联盟的有神州信息、鼎甲科技等业界知名ISV企业,云霁科技、南大通用、云信达等知名软件企业,以及格灵深瞳、合合信息、金三立、易道博识等著名AI科技类公司。

联盟成员对未来的期望可以想见。正如格灵深瞳CTO邓亚峰所说,“针对智能计算生态联盟成员,华为面向各类人才、高校和开发者、AI算法的厂商推出了一整套方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华为把自己的客户也放到了这个联盟中来,所以我们很重视和华为的合作,也很期待在这里看到不同角色能够各司其职,打造出对用户真正有价值的智能计算产品。”目前,格灵深瞳不仅在华为传统的智能服务器上运行了他们的算法,而且还在最新的Atlas人工智能计算平台上运行了他们的产品。

“如果神州信息和其他AI创业公司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贡献出各自的价值,那就可以实现资源对接,不断去复制和倍增。”神州信息集成SBU副总裁孙国伟也从自身角度强调了联盟的重要性。

华为一直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广大客户真正需要的是全栈全场景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框架基础是华为的,剩下的要跟合作伙伴一起打造。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为智能计算生态联盟的成立,又让大家朝着全栈全场景的决方案落地,以及智能计算的“无所不及”迈进了一大步。

智能芯片是全栈全场景能力的重要构成

华为智能计算何以能够“无所不及”?

谈到计算,就不能不提芯片。华为在智能相关芯片的研发,恰恰是华为能力的重要构成,所谓从“芯”开始,才能让智能计算“无所不及”。从自家芯片到服务器,从硬件到软件,从平台到生态系统,华为一直在用综合实力凸显其在智能计算业务上的强大竞争力。

众所周知,华为在芯片研发方面起步很早,不断开创计算“芯”纪元,比如智能管理芯片,可以实现对部件运行状态、能耗、故障定位的智能化管理;智能SSD控制芯片,可以大幅提升SSD的性能和可靠性;智能网络芯片,是业界首款全融合网络芯片,在多网络协议兼容和效率方面可圈可点;鲲鹏920是业界最高性能的ARM-based处理器;以及采用创新达芬奇架构的AI人工智能芯片昇腾310和昇腾910。同时,这五款芯片在世界范围内都处于领先水平。

华为还曾明确表示,ARM并不期望取代任何芯片,而是要在x86平台之外借助ARM实现有益的补充,将整体的芯片市场蛋糕做大,与合作伙伴实现共赢。也正是由于持续的芯片级创新和多点开花,华为智能计算才形成了基于x86的FusionServerPro、基于ARM处理器的TaiShan、基于昇腾AI芯片的Atlas三大系列产品的全面布局。

还不能不提的是华为AI芯片的品质。其中,华为昇腾310基于达芬奇架构设计,是首批使用7纳米工艺的AI芯片之一,也是极致的高效计算且低功耗的AI SoC,最大功耗只有8W,单位功耗的算力比起传统CPU足足提升了33倍;昇腾910是目前单芯片计算密度最大的 AI 芯片。这些具有竞争力的芯片最终都会落地在华为Atlas人工智能计算平台上。华为Atlas人工智能计算平台,是华为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昇腾系列AI处理器和业界主流异构计算部件,拥有模块、板卡、小站、一体机等丰富产品形态,具有面向“云、边、端”的智能化分级计算能力,现已形成从 200到300、500、800全系列产品。这些落地产品显然都得益于华为芯片的强大性能。

华为的智能芯片实现了AI与计算的融合,引领了智能计算发展的新潮流。但华为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用万志的话说,“未来华为会在AI应用领域投入更多的研发精力,也会有更加出色的产品发布,包括全系列、全场景的AI系列芯片。基于这些芯片达到的场景,可以满足各行各业AI的需求,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战略。”

作者丨李云增

华为智能计算何以能够“无所不及”?

/ 推荐阅读 /

最新活动:商业伙伴 | “2019中国IT生态英雄会” 圆满落幕,凸现三大看点!

热门新闻:刚刚!人类史上第一次“看”见了黑洞!

生态观察:神州控股联手Sigfox布局全球物联网市场;天融信欲做大网安生态圈

华为智能计算何以能够“无所不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