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理财,90后公务员和80后设计师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问投资创始人晓帆。今天和大家聊聊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财规划案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理财规划是一个私人定制的事情,没有万金油方案,也不能只看高收益,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首先是投资者A:他刚毕业2年,公务员,收入稳定增长,单身,收入保密,每月结余5000块,资产13万,房单位可以解决,不需要负担家里的其他开销,问如何理财?理财能否达到20%年收益

这个90后投资者除了每月结余还是正常人水平外,福利和资产神马的和其他90后同龄人已经不在一个时空纬度了……晓帆刚毕业的时候,手里连1万3都没有!90后屌丝们,你们羡慕体制内的幸福生活了么?

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理财,90后公务员和80后设计师的故事

言归正传,谈谈理财。虽然这位朋友已经超越了同龄人,但和主流财富人群还是有很大距离的。 经过交流发现他很好学,p2p网贷、股票基金、银行理财的投了一大堆。大概就是想换一圈,看哪个能实现复利20%。这是年青人要完成第一笔财富积累时常见的错误,首先晓帆建议他预期目标要降一半到10%。20%对于散户是不可能实现的。理财的真理是本金越高,收益越高,穷人越穷富人越富,本金太少了就要放弃幻想,先存钱挤进富人的圈子。

对于年轻人理财,我一直的思路都是把结余分成两块,一部分理财,一部分是职业基金。职业基金这块用于专业培训和交际,比如你是搞技术的就要定期去参加培训和考证,你是做销售的就要勤给客户和渠道送礼,对于公务员同志们恐怕主要就是内部一些必要的打点,这是所有投资中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块,职业基金占总资产的10%-20%即可。这块首选还是余额宝等t+0货币基金,收益稳定在4%-6%之间,当天随存随取,就算按4%算也是3年定存的水平了。有充足的流动性,花起来也方便。

理财这块是大头,但不要去买股票基金,这个风险太大,应该换成稳健型的产品。稳稳的能把钱攒下来,实现人生的第一个100万,有钱后就可以提升自己混的圈子。以他今年22岁为例,如果每年能结余5万块,这5万块每年可以稳定产生10%的收益,那么到他32岁你就可以有第一个100万,这里面还不考虑工资的增长。

晓帆建议他去投一个长期借贷类产品获得一个稳定的收益。推荐是p2p网贷,14-15%左右的收益,门槛100元定投也没问题。后来经过了解发现他对p2p还是有些担心,那么就推荐他去券商买企业债或公司债,收益5%-7%之间,但总体思路都是往借贷类走然后和货币基金去搭配出一个稳健组合。

上周六晓帆还接待了一个来公司现场咨询的投资者B,80后女孩,月收入9000,结余4500,什么都买过,包括自己炒股。梦想这年收益20%实现财富自由,没考虑过小孩和买房。

你别看结余两人差不多,但两个人的理财规划完全不同。这个90后男孩向上的职业发展路径几乎没有什么阻力,在国家机关混着高薪高福利,一边等着分房,一边慢慢往上流圈子爬,混到一官半职后无论是在职还是下海都如鱼得水。这个女孩是个园林设计师,收入也比较稳定但无论成长空间还是隐形福利都和A没法比,对于结婚和买房都没有任何的计划,跟晓帆聊的最多的是财富自由后去国外旅游。

由于职业性质不同,她的职业基金需求没有投资者A的职场交际费用那么强,最后我给她介绍了一个保险系的基金定投,这个定投是股票型的全球基金,可以帮这个女孩拼下来第一笔买房的首付,比自己炒股要强多了。等到3,5年后她需要结婚买房的时候,这笔强制存款会能帮的上她。基金是香港基金,预期年化15%左右,还送一个4星的双飞香港旅游,也比较适合这种对海外投资接受度高的投资者。

另外将来她的理财隐性缺口其实要比90后投资者A大不少,所以需要适当承受些风险,不能完全搞固定收益,要趁着年轻采取进攻型策略。对于90后的投资者A来说,他在职场上的机会窗口比较多,不应该在投资上牵扯太大的精力,保守一些稳定的获得自己的第一个100万更合适。这也是晓帆在澳门赌场的策略:当你稳操胜券的时候,要尽量保守,避免节外生枝阴沟翻船。当你明显相对劣势的时候,要大胆放手一波,弯道超车。

补充正能量的时间到了,来3个理财和职场贴士:

tips1:两个投资者都对股票有浓厚兴趣,我给他们的建议都是尽快出来。股票可能会涨很多,比如1年给你来个20%-30%,但是你作为散户你今年挣30%,明年可能会赔50%。而且股票牵扯太多精力,对他们在战略上是错误的。关于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热衷股票,我稍后会详细给大家解释一下,和人种无关主要是中国的历史原因。

tips2:理财一定要让自己快乐,比如投资者A对P2P不放心,那么他就算最后买了这个心里也不踏实。这种会影响生活质量的投资就没必要做,理财要快乐。同样,你别看海外基金的收益高,但是很多投资者一听去外国投资就发毛,送旅游都怀疑是黑心团陷阱,这种就投资者还是适合在国内做固定收益类产品。投会让你睡得着觉的产品,那些买股票的同学别乐,你们也一样。

tip3:80后女孩跟我说不打算在北京长住,因为买不起房,所以投资规划中也不考虑在北京买房。这里面有个问题,老家的房的确是北上广的1/5,但老家的职场发展机会可能只有北上广的1/10。中超和英超一字之差,前途可是天壤之别,哪个更划算大家要想清楚。前几年逃离北上广的一批年青人,现在又从老家回到北上广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送给大家一个关于出身的小故事:

南北朝时,齐武帝的次子萧子良问大臣范缜:“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范回答说:“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入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

不同的人生不同的理财,90后公务员和80后设计师的故事

上面这个故事的道理请大家自己领悟。道可道,非恒道,说出来就没劲了。

如何向专家提问?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