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常州人,说起常州的传统建筑,你的脑海中会闪现“精巧婉约、粉墙黛瓦”等形容词。不过,要是问你,这些传统建筑与周边城市相比,有哪些自己的个性?恐怕很多人都不清楚。

记者从市规划局获悉,历经多轮调研、讨论,近日,一份由市规划局委托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开展的关于常州市传统建筑特色的调查和传承报告出炉。这是我市首次从市级层面围绕传统建筑的风格特色、建造技艺、城市空间的规划指引等内容展开调研。

这份研究报告指出,常州传统建筑特色在形成的过程中,深受本地地理、人文与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形成了颇具个性的风貌,“清雅精巧素”,便是常州传统建筑独有的风情。

调研范围

“清雅精巧素”,令常州建筑区别于周边城市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沿河传统建筑俯瞰图

“清雅精巧素”,令常州建筑区别于周边城市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常州的传统建筑不少,图为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沿河建筑风貌。

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对“传统风貌建筑”的界定是:具有一定建成历史,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物。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常州的传统建筑不少:有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街区,有静谧古朴的古村街巷,有近代的工业遗存,也有承载着文化记忆的名人故居……这些历经沧桑的老建筑,是常州悠久历史文化最直观、最精彩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它们静静地存在于城市各个角落,默默地讲述着老常州的历史与沉浮,寄托着我们的记忆和乡愁。

“调查人员多次寻访了传统建造技艺传承人和地方文史、传统建造专家之后,通过统计数据、整理资料、内部讨论形成初稿,并开展多次讨论、汇报,最终形成了旨在总结常州市域范围内传统建筑的特征要素,指导后续修缮施工的研究报告。”市规划设计院规划师沈澍介绍,此次调研旨在贯彻落实《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开展城市空间和地域建筑特色传承与塑造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推动常州传统建筑特色和建造技艺传承,加强常州空间和建筑特色塑造的规划设计指引,提升常州城市功能品质和人居环境。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奚江月介绍,本次课题对常州市域及周边郊县范围内传统建筑展开了深入研究,调研范围几近覆盖常州所有代表性的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未来还将持续不断地充实数据库。另外,报告还提出了对传统建筑特色保护传承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将进一步推广这次课题的研究成果,增强本地建设、设计、施工企业及管理部门对常州传统建筑特色的理解。

提炼特色

“清雅精巧素”,令常州建筑区别于周边城市

“清雅精巧素”,令常州建筑区别于周边城市

吕思勉宅,色调质朴,体现文人风雅的审美追求

“清雅精巧素”,令常州建筑区别于周边城市

金坛区戴王府,以白黑为主色调,体现清朗的风格

报告立足常州的自然环境、历史和文化,提炼出常州区别于周边城市的建筑特色,以“清雅精巧素”五个字囊括了常州传统建筑的审美特征。

清:常州的山水环境清秀,太湖流域有山却不高峻。虽然人居密度较高,但建筑以清朗为主,色彩质朴,以白黑为主色调,柱梁木构为深栗壳色,墙体为混水白色,屋面瓦顶为黑色。

雅:与山水的契合,与文人情怀的积淀,与儒佛文化的契合,常州的园林体现得最为典型。光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最著名的几个园林分别为近园、约园、半园,取“近似是个园子” “大约是个园子”“约莫半个园子”的意思,有趣的名字体现了文人“风雅”的审美需求。

精:指的是精工细作。富庶的农商背景为建筑文化的发展传承奠定了基础,大量财富积累体现在建筑的建造上,用材高档,细节丰富,装饰精美。建筑内敛质朴,藏而不露,但做工精美,宛若天工。

巧:指的是别具匠心,巧夺天工。譬如同样的砖细门套,徽州地区多在5厘米左右,常州地区却往往只有3至4厘米,纤巧清丽。

素:常州地区较之苏州地区,装饰风格更为俭素,装饰更多通过造型和材料形态形成对比,譬如官帽式的山墙顶部装饰,就很具古意。

另外,常州市各外围镇村(焦溪、杨桥、孟河、横山桥等)的传统建筑,与常州城区也存在一些细小的区别:相对于城市里紧凑密集的建筑布局,各郊县的建筑布局稍为宽松,加之生产生活的需要,形成前街后河、前店后宅的格局。

比如,焦溪镇的传统建筑外墙下半截多就近取用鹤山所出的黄石,形成别具特色的黄石半墙。而孟河建筑在屋脊、提栈、装饰等方面体现苏北风格,墙体基本上为青砖外露,不施抹灰,门头装饰也较为简单。杨桥因位处府城之南,水路要道,商业发达,商业建筑种类丰富,建筑略带浙北风格。

剖析亮点

“蟹眼天井”、精巧轩窗都体现老常州的审美

“清雅精巧素”,令常州建筑区别于周边城市

费伯雄故居的纹头脊 ,精巧简洁,体现屋主审美

“清雅精巧素”,令常州建筑区别于周边城市

常州传统建筑的长窗式样很多

很多市民在参观常州前北岸明代楠木厅、瞿秋白故居时,常会感叹院落布局紧凑精巧。对于常州的传统建筑,报告还细致分析了院落布局、轩、脊饰、门窗等细节,体现建筑各特征要点。

据介绍,由于常州人口稠密,地少人多,因此常州地区传统民居整体布局多为紧凑布置,以二合院居多,前院的厅堂与内宅后院以石库门隔开,两进建筑之间自然形成天井。以四进院落民居为例,典型布局为:门厅-天井-正厅-天井-后厅-天井-后罩房,也有在最后一进再加一天井的做法。较之宁镇江北等地,常州传统民居的天井进深方向更为狭小,有的前后屋檐之间仅有300至500毫米宽,民间称为“蟹眼天井”。

传统建筑中的轩也体现了常州人柔和的审美取向,绝大多数等级较高的建筑,前后廊或厅的前侧都有轩作为结构装饰,轩的形态以曲线为主,施以雕花彩绘,形态优美。

在常州,传统建筑的脊饰种类很多,但装饰并不追求繁复和豪华。特别是大家宅第,往往仅施以简洁精巧的线条,显示出屋主的审美。

常州地区的石库门一般位于门厅的中部、院墙与建筑轴线相交处,门头样式非常丰富。最常见的石库门形式是三飞砖式样。较之江西、徽州、南京等地5至6厘米的石库门砖细线脚,常州的多在3至4厘米左右,彰显出建筑细部的精巧细腻。

同样体现精巧审美的还有窗,有棋盘格、斜纹菱格、步步锦、书条式、井字嵌菱式、葵式十字川龟景纹、宫式、海棠花、民国样式等。中间纹样的粗细仅在8至12毫米之间。

加大力度

将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内容纳入《条例》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正在加大对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力度。2017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常州首部实体法《常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第二十四条指出:“编制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和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对保护范围内除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之外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当进行分类,划分为传统风貌建筑和其他建筑。”

《条例》第三十条中,还基于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需要,建立了保护责任人制度,并对保护责任人界定规则作了具体规范。

本版文字 刘懿 通讯员 陆晔

图片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及常州市规划设计院提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