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为这群美国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在这里训练的内容,就是驾驶B-29型轰炸机进行投弹和急转弯。原子弹就这样偷偷地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组织下酝酿着,疯狂日本却对此浑然不知。

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在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推动之下,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充满恶意的一声枪响,揭开了一场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以3个多月迅速占领东北的方式,悍然发起了日本对外扩张,侵略中国的恶毒战争。
14年抗战,中国军民用顽强的意志,与日本侵略者苦战。使日本侵略者大量战斗力无法转移,深陷在中国军民组成的抗战“海洋”之中,最终导致日本在全球的侵略局面无法打开,最终,倒在了中国军民顽强的抵抗之下。日本也在负隅顽抗的末期,吞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用于战争的原子弹,它的名字叫做“小男孩”。
负隅顽抗的日本
1944年末,日本的败局已经成为了定势,此刻的美国,已经迫不及待地给日本最后一击。这个时候,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占领了一个“落脚点”——塞班岛。此岛距离日本2000多公里,可以成为美国轮番轰炸日本本土的一个重要空军基地。800多架B-29型轰炸机,从塞班岛以及周围的空军基地起飞,轮番“光顾”日本的各个重要城市,果然如美国预料的那样,使日本成为了一片焦土。
但是,在1945年2月的时候,盟军对日本的进攻之中却遇到了大麻烦。硫磺岛战役打响,盟军本以为是风卷残云之势的战争,却没能如愿以偿,在这次战役之中,盟军伤亡高达28000余人,获得了一场令人开心不起来的胜利。罪大恶极的日本侵略者,直到此刻依然负隅顽抗。同年4月的冲绳战役,盟军的伤亡人数更是高达70000余人。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摆在眼前的时候,美国人才真切地意识到,日本侵略者的野心并没有死,他们不仅仅是负隅顽抗,而且是近乎疯狂。
其实,对于这样的情况发生,当时的美国罗斯福总统或许有他自己的预见。因为在此之前,美国已经在爱因斯坦的提议之下,开始了秘密组织英美科学家的行动。近十万的科学家,分布在各地,却同时在紧锣密鼓地研究着一项重要试验。研究什么?每一个科学家都不知道;为什么研究?科学家们也不知道;他们只知道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研究,而且要绝对保密。不过,他们不知道研究什么,但是罗斯福与爱因斯坦却比谁都要清楚,因为他们正在研究的内容确实很重要,也确实需要绝对保密,它叫原子弹。
早有准备的投弹计划
原子弹的威力极大,它的存在几乎会令任何一个军人为此着迷,如果它用于战争会发挥多大的作用,没有人知道,但是却每一个人都十分好奇。原子弹就这样偷偷地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组织下酝酿着,疯狂日本却对此浑然不知。至此,它还在做着自己“统治地球”的美梦,还在为负隅顽抗中重创了盟军而沾沾自喜。
为什么制造原子弹?美国的一项重要军事行动表明心迹。在美国犹他州门多奥维空军基地中,一群美国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正在进行近乎严苛的训练,他们的训练有专家进行专门指导,即便是最优秀的战斗机驾驶员,依然需要完整地执行每一个考核测试,在这里,曾经的荣誉和名气,不能为他们带来任何的优待。
他们究竟在训练什么?这正是你我此刻心底最好奇的事情。但是,当你了解了事实的时候,却又有些茫然了。因为这群美国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在这里训练的内容,就是驾驶B-29型轰炸机进行投弹和急转弯。本来这样的训练对于轰炸机飞行员来说实属正常,但是对于这批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来说,就匪夷所思了。因为在犹他州门多奥维空军基地中训练的这批飞行员,无一不是B-29型轰炸机的驾驶精英,训练投弹与急转弯,为什么?
因为投弹的要求很特殊,炸弹飞行距离远超过9000米,弹着点必须在目标300米之内,而且炸弹只有一颗!这样的要求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除此之外,急转弯的要求也很特别,需要达到155度的飞行转弯,这近乎是在安全范围内达到了极限的操作。
是什么“投弹任务”需要如此极限的操作?精英飞行员们不知道。但是他们都是精英,追求极致的飞行操作与投弹技巧绝对是他们每一个人最终的追求,谁会是最先达到标准的精英之王呢?他们每一个人,显然都没有要放弃这个称号的意思。
这样的特殊训练,联想到科学家秘密研制原子弹,其实答案早已呼之欲出。精准投下原子弹,然后迅速飞到安全区域,这样的军事训练的目的,已经显明罗斯福当时已经有使用原子弹的思想准备了。
蒂贝茨用43秒赢得十字勋章
罗斯福去世后,杜鲁门继承了他的总统位置,也继承了他的意志,这个名为“原子弹”的武器,显然杜鲁门也一样无法拒绝。
终于,在硫磺岛战役、冲绳战役之后,两次战役的惨胜让美国不愿意继续与日本进行“近身肉搏”,开始了苦口婆心的劝说,盟军提出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赶紧投降。日本却错误地领会了意思,它以为这是他们“玉碎”换来的一种“胜利结果”。在迫于无奈之下,美国的原子弹开始着手登上历史舞台。
1945年8月5日,美国空军飞行员保罗·蒂贝茨,载上了一个“名为小男孩”的5吨重原子弹,显然,他是众多飞行员中的佼佼者,获得了这次难得的机会, 同时也背上了重要的责任,投弹是否准确,能否安全逃离,都对他的技术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有着巨大考验。为了能够获得好运,蒂贝茨用自己母亲的名字命名了这架B-29轰炸机——“艾诺拉·盖伊”。
8月6日,凌晨1:37分,三架气象机起飞。2:45分,“艾诺拉·盖伊”起飞,直扑日本广岛。在飞行的过程中,莫里斯·基普森少尉爬进了弹舱,将“小男孩”身上的三个绿色插头拔下,插入了三个红色插头。鲜艳的红色似乎预示着某种危险的到来,“小男孩”似乎被赋予了某种全新的状态,蓄势待发!
当目标广岛出现的时候,飞行员的耳机中想起了某种信号,类似于倒计时一般在投弹前发出预告,直到8点15分17秒,信号骤然终止,取而代之的是费雷比“投掷炸弹”的一声大吼。“小男孩”离开弹舱,冲向了广岛。几乎在投弹的同时,蒂贝茨完成了一次155度的急转弯,以求迅速脱离原子弹核爆后的冲击范围,事实是,蒂贝茨做到了,他带着整个机组安全的飞回了提尼安岛,获得了一枚十字勋章。
从未后悔
“小男孩”冲向广岛的时候,广岛的居民还和平时一样,逛街、买菜、遛弯……对于空袭的警告,他们更相信日本政府的盲目安慰,这也使得广岛居住的日本人,在这次核爆炸中,当时就有约70000人死亡,如果算上后续核爆炸影响而死亡的人数,则会在140000人以上。
“我知道自己所扔下的那颗原子弹杀掉了很多人,但同时也拯救了很多人,所以我和我的同事只痛恨战争,却从来不为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15分干的那件事后悔。 ”——摘自蒂贝茨采访记录
事后多年,有记者采访蒂贝茨,问他是否后悔投放原子弹,造成数万人因此丧生?蒂贝茨的回答很干脆,他从没有后悔做这件事,能够结束战争,圆满完成任务,他觉得很骄傲。
文/野史日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