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立群,从事表演行业40多年来,他饰演的经典角色数个一天一夜也未必能讲完。在25岁接触表演之前,李立群做过海员,海上8个月的漂泊经历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大海的波涛汹涌固然令人恐惧,但平静无波大海更令他担心会否有一只大手将他抓下去。也许正是这份独特的敏感,李立群在尝试多种工作后,最终在表演中找到了自己一辈子的奋斗方向。

由他领衔主演的《幸福一家人》登陆北京卫视上星开播后,蝉联收视冠军。李立群饰演了上海弄堂中一位经营面坊的“单亲老爸”房永福,由于妻子早逝,老房对三个子女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尽心尽力,但老父亲的一腔热血换来的却是孩子们的冷落与忽视。随着房永福发起了一场“不孝诉讼”,这场卑微父爱能否被子女接收的亲情大戏也相当令人揪心,而李立群细腻真挚的表演也一如既往地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引发强烈共鸣。

“不孝诉讼”

是房永福的为父大智慧

时报:《幸福一家人》开播后引发观众热议,想知道您最初为什么会接这部戏?

李立群:酬劳给的合适,时间也不冲突,就过来喽。这次是“硬着陆”,还没看全部剧本就进组了,这部戏拍到1/3时发现,这个剧本相当好,这种好就体现在它的接地气上。拍摄过程中,我们房家全家人都觉得越演越舒服,那观众看起来也会越来越舒服。

时报:“接地气”方面您能再展开说一下么?

李立群:我觉得现在我们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已经快到了,未来高龄人口会越来越多,老人需要孩子们的照顾,但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也很大,很多时候会疏于照顾家里的老人,如何处理他们的关系是这个时代需要解决的问题。

时报:确实有很多反馈表示,能在房家一家人的代际关系中看到自己家庭的影子,虽然很多情节都是家长里短的。

李立群:《幸福一家人》的最大亮点在于教育,这是一部和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缘的戏。我们拍戏的目的不是为了教育人,但自古以来孝顺、家庭伦理都是需要被不断教育和提醒的。这是我们要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大家要共同去学习、面对和解决。教育不应只是来自于家庭,也是学校、社会、我们每个人的任务,影视创作者同样也应承担起这样的责任。

时报:剧中“不孝诉讼”乍看下还挺像一次严厉的“爱的教育”课的,您觉得为什么一直很随和的房永福会狠下心了呢?

李立群:因为他已经得癌症了,当一件事情要完蛋了,但又处在方生方死和方死方生之间,突然间你就会产生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叫智慧。我觉得这种智慧就像消防员救火时的临场反应,是一种舍与得的大道。每一次森林大火,消防队长到了现场下的命令一定是不一样的,他一定要懂得先割舍次要的,然后保全重要的。房永福虽然只是个老百姓,但这是他不输给大人物的一件事情。

时报:也有观众认为,他不应该向子女隐瞒患癌这件事儿?

李立群:他没有瞎耗,耗到老的时候倚老卖老或者自怨自艾。他临到走时还在写遗书,写要怎样做到更好。这个爸爸其实是非常懂得爱,又知道怎样爱新生的一代,所以才会产生所谓的代沟。其实我跟老房一样,我也会一大早起来跟自己讲话,做事前也要先嘀嘀咕咕一阵,跟个神经病一样。

电视剧是

“妥协的艺术”

论演技,李立群是绝对的老戏骨,不过对于记者的称赞,他也打趣自己是那种“可以炖汤的老戏骨”。事实上,李立群的表演经历也横跨了综艺、电视剧、戏剧等诸多领域。拿过电视金钟奖的他也做过搞笑艺人,与赖声川、李国修成立“表演工作坊”,打造出《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暗恋桃花源》等诸多舞台经典,却因意见不合遗憾退出。1995年,李立群只身北上,《田教授的二十八个保姆》、《春光灿烂猪八戒》、《大秦帝国》、《温州一家人》……其中有的作品成为经典,也有一些籍籍无名。不过在李立群看来,不挑戏几乎是自己从影以来一直坚持的标准。

时报:从1995年至今,您20多年来拍戏都会离家很远,怎么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呢?

李立群:我是出海打渔的,夫人才是家中绝对的领导,不论是财政大权还是教育子女,负责点头的掌舵人一定是夫人。我家住在山区,拍戏的工作量很大,不拍戏的时候,我就回到家可以获得纯粹休息,每天睡完觉浇一浇花,了不起再射射箭,然后跟老婆一起出去吃个饭,有力气的话就自己做一点。

时报:其实从《那一年我们说相声》、《暗恋桃花源》、《推销员之死》到《一夫二主》,您对于戏剧舞台现在还留恋么?因为很多演员在采访中都会想要回到舞台上表演?

李立群:我失去演舞台剧的理由了。之前返台演话剧就是因为要陪妈妈,妈妈年纪大了,不能去住台湾老人院,我就在台湾找一个话剧,连排带演四个月,我就有理由在台湾待四个月陪我妈妈。妈妈走了之后,我就离开了。

时报:您之前曾受到蓝天野先生《冬之旅》的邀约复出,还有哪部作品能激发您回到舞台?

李立群:如果他(蓝天野)还想演,我就陪着他演!但确实对其他的舞台剧已经不再好奇了。真要演的话,如果能碰得到好导演,我愿意演一个《李尔王》。

时报:相比电视剧来说,舞台对很多演员来说是一种储备,您演了这么多年电视剧,如何抵挡住这种持续消耗?

李立群:电视剧是一种妥协的艺术,但妥协并不是胡乱妥协,而是市场环境下必然的产物。电影可能用一年、两年拍出来90分钟,电视剧三十集戏的体量却要用三个月就完成,客观条件存在,是一定会导致相应的结果。但无论电视剧的特质如何,我都感谢电视,这是我和观众神交最广阔平台,是每一份都来之不易的缘分。作为演员,只要尽全力地表达角色,即使真的被剧本挡掉很多,观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会分辨出孰优孰劣。所以只要肯用功,演员基本的光芒还是会表露出来。

时报:所以即便遇到不好的剧本,还是会强迫自己用心演绎,这样不会很糟心么?

李立群:我不当海员以后,就没有一技之长了。我做过七八种行业,可我必须要养家糊口啊。在我很年轻的时候,就认为最差的电视剧和最好的电视剧也只有五十步和一百步的距离,所以我不挑戏、不等戏,因为青春是等不起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