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

【宋】陆游

海天黯黯万重云,

欲到前村路不分。

烈风吹雪深一丈,

大布缝衫重七斤。

大雪·由来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此时太阳黄经达255度,多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时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围也广。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比较低,北方大部分地区多在0℃以下,且多大范围的下雪,甚至大雪、暴雪。

进入大雪节气,除南方及其他小部分地区,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冬季,东北、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已达-10℃以下,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气温也稳定在0℃以下,此时,黄河流域一带已渐有积雪,而在更北的地方,则已大雪纷飞了。

而在南方,随着近日冷空气的南下,前些日的燥热天气迅速消失,转而进入寒冷天气,而此时方才闻到冬季的味道。所以进入大雪节气后,大部分地区的天气特点均以寒冷为主,不同地区可夹风、夹雪、夹雨雪等。

大雪·三候

一候 鹖鴠不鸣

鹃鸥为鸟类。意为这个季节,天气寒冷,飞禽无踪,走兽无影,连寒号鸟也停止了呼叫。

二候 始虎交

古人认为,此时为阴气最盛时期,盛极而衰,阳气已经有所萌动,于是老虎开始求偶。

三候 荔挺出

仲冬雪季,万物沉寂,一种叫荔挺的兰草,也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在此时独独长出地面。

大雪·习俗

自制腊肉

大雪节气的风俗之一就是腌肉。“未曾过年,先肥屋檐”,说的是到了大雪节气期间,会发现许多居民的门口、窗台都挂上了腌肉、香肠等,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都要忙着腌制“咸货”。

封河嬉冰

大雪时节,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由于气温越来越低,很多河流逐渐出现了封冻现象,人们可以欣赏封河风光,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喝红薯粥

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本草纲目》有:“红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说法。现代医学认为,红薯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膳食纤维、胡萝卜素以及多种维生素,同时红薯可有效地防止钙流失。

此外,红薯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能够有效刺激肠道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生率。大雪节气喝完热乎乎的红薯粥,既美味又健康。

大雪进补

时至大雪,是“进补”的大好时节,但不要一味地补充有营养的食物,要根据地域、天气吃不同的食物。江南不太冷的地方适合用鸭、鱼温补;北方气候寒冷,可以用羊肉、牛肉补充身体元气,增加御寒能力。

如果天气持续干燥,还要在滋补时增加冰糖、百合等甘润的食物,以起到“灭火器”的作用,防止身体上火。大雪节气前后,柑桔类水果大量上市,适当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大雪·养生

早睡晚起,养气固精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是《黄帝内经》关于冬季三个月调神养生的总则。

“大雪”时节,大自然逐渐出现天寒地冻、冰封雪飘的景象,此时人体也需顺应这一规律,在起居上早卧晚起,尽量不使自己的阳气外泄。

在情志上也需把自己的志意藏匿起来,不张扬,不流露,不表白,把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将来的计划都藏起来,在冬天这个最需关爱自己的季节好好地自我修复。

按“三窝”排毒

1. 腋窝——除心火

腋窝处的极泉穴(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祛除心脏的火郁毒素。

具体方法:用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反复揉压至出现酸、麻、热的感觉,早晚各1次。

2. 肘窝——去毒素

肘窝有肺经、心包经、心经这三条经络通过,常按可排除心肺火气和毒素。

具体方法:用掌在肘窝这个位置连续拍打5~10分钟,1~2周拍一次。

3. 膝窝——祛湿气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而膝窝中的委中穴(膝盖里侧中央)走膀胱经,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

具体方法:连续拍打5~10分钟,1~2周拍打一次。

除了按“三窝”,大雪节气还有什么养生之道呢?

护头暖脚

进入大雪节气,降温幅度会进一步加大,只有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此时护头暖脚是关键。

1. 头为诸阳之汇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头部的血管密集,耗氧量大,热量散发也多。研究发现:在静止状态下不戴帽子的人,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

从中医角度来说,头为“诸阳之汇”,是重点保暖部位。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群,对预防脑卒中等健康问题,头部保暖尤为重要。

2. 寒从脚下起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且少,皮下脂肪较薄,所以其保暖性较差。

人的脚部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大雪时节,脚部保暖也应加强。

大雪·食谱

淮山芡实排骨汤

【食材】淮山、芡实各50~100g,排骨200g。

【做法】将淮山洗净切块,芡实洗净,排骨洗净切小块儿待用;汤煲中加入500ml清水,放入淮山、芡实、排骨用武火煮开,再调至文火煲2小时,放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补气。此汤较为平和,一般人群均适合,尤其适合气虚脾虚、便溏、面色萎黄之人。

当归姜丝羊肉汤

【食材】当归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做法】将当归、生姜清水洗净顺切大片备用,羊肉剔去筋膜,洗净切块,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晾凉备用。砂锅内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下入锅内,再下当归和姜片,在大火上烧沸后,打去浮沫,改用文火炖1.5小时至羊肉熟烂为止。取出当归、姜片,喝汤食肉。

【功效】温中,补血,散寒。

糖醋胡萝卜丝

【食材】胡萝卜半斤,姜、糖、醋、盐、味精、植物油适量。

【做法】胡萝卜洗净切丝,生姜切丝备用。炒锅烧热放油(热锅凉油)随即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倒入胡萝卜丝,煸炒2分钟后,放醋、糖、继续煸炒至八成熟,加入盐至菜熟后入味精调味,盛盘即可。【功效】下气补中,利胸膈,调肠胃,安五脏。

牛奶粥

【食材】牛奶半斤,粳米100克。

【做法】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倒入清水,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六成熟,加入牛奶,继续煮至成粥。

【功效】润肺通肠,补虚养血。

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

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