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会计考试难于上青天,但青天也是有人可以上的,再难的考卷,总有人考过,是偶然吗?其实是必然,那么他们是怎么“必然”通过的呢?请看一位过来人的分享:

中级职称考试结束后就想写一篇关于如何备考的文章,平时工作较忙,加上又在备考税务师两外两门的考试,就给耽搁了。前两天中级考试发布,看到成绩后,觉得好像有未了结的心事,才想起来还亏欠这么一篇文章。现将备考过程中有关学习心得和经验分享如下。

1《中级会计实务》备考经验分享

这门课程应该是三科中比较难啃的骨头,内容相对较多,难度相对较大,耗费时间也相对较多,建议备考的考友需要准备相对充足的时间用来学习。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对于前四章内容的学习压力不是很大,可能还会对会计产生些许兴趣,可一旦接触到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难度突然上升,加上一遍两遍的听课、自学仍不明白的话,可能就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厌学心理,个人觉得更合适的安排应该是在金融资产之后负债内容之前,作为资产部分的压轴,这样设置的话,难度上逐步加深,内容上也由浅入深,有些内容学习起来也易于接受。

不过,不管章节怎么设置,长期股权投资依然是长期股权投资,它的内容依然摆在那,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多听课、、多练习、多总结、多思考,平时注重学习的方法,加上充分的自信心,应对长期股权投资甚至最后的合并财务报表一般都没什么问题。

我对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学习建议是:

多研究历年真题,多关注考情分析。关于这两点内容,甚至根本不需要我们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些内容,网校的名师会告诉我们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我们只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学好这两章内容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每一章内容学习完后,及时进行章节练习,只有通过练习,才能知道自己的知识盲点在哪里,最好准备一个错题集,把做错的练习题归集起来,时常看看,巩固提高。

关于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学习,建议在长期股权投资章节上要打好基础,尤其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务必要掌握,近几年对这种方法的考核尤其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多研究一下真题,关注考核的角度。关于企业合并的特殊交易,在学习上建议战略放弃,不仅难度大,考试也几乎没考过,不必浪费时间在这一块上。

其他章节的备考可以参考以上内容。

在辅导资料的选择上,个人建议选择一两套适合自己的配套练习题,反复做,争取把辅导资料上的知识点都弄明白、不留死角,个人不太建议搞题海战术,这这一点上,本人深有体会。因为是第一年考,又抱着今年必过的决心,没有选择性地买了很多辅导资料,起先还能按照进度练习,可随着后续进度的加快,一些辅导资料根本做不完,最后就扔在了书架上弃之不管了。不仅浪费了金钱,还浪费了一些时间。所以,建议考友在选择辅导资料上要格外慎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在网络课程选择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只要觉得老师的授课方法和思路对自己的胃口,那么就可以认定TA就是适合自己的老师,学习的过程中,课上跟着老师的思路,课后适度练习,稳步推进,注重课后总结,基本上能坚持到最后的,往往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再说一下我对参考教材的看法。建议大家买一本教材,区区几十块钱,对于已经上班的我们来说不算什么,但教材带给我们的好处远远大过几十块钱,既然买了教材,就要充分利用,大家可以利用些许时间通读一遍教材,掌握教材中的例题,很多考试真题是在教材例题的基础上做一个延伸,只要掌握住了教材例题的精髓,考试也就不难了。

2

《财务管理》备考经验及方法

这门课程给人的感觉就是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说简单是因为内容就这么多,考点也相对较为集中;说不简单是因为公式太多,一个基础公式又可以延伸N多个变换公式。所以,建议考友在准备这门课程的时候,最好先有个心理准备,以应付公式记忆。

事实上,这门课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需要重点记忆的公式也相对较少,大多公式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就拿营业现金流量NCF的基础公式来说:

NCF=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税后营业利润+非付现成本

前者之所以等于后者,是因为营业成本=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在基础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变形,很容易就能得到:

NCF=营业收入-(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所得税+非付现成本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所得税)+非付现成本

=税后营业利润+非付现成本

像这样的公式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掌握了变换原理,很容易就能掌握其他的变形公式。

当然,学财务管理,肯定少不了练习。在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公式记忆更能容易强化对公式的理解。就像建议大家去做《中级会计实务》教材中的练习题一样,我同样建议做《财务管理》教材中的练习题。因为,从历年真题中不难发现,很多的考题就是在教材练习题基础上做个变形,做个延伸,但难度却没有提高,甚至有些真题的难度还没有教材上的例题难度高。

拿今年卷二的一道题来说,要求考生按照边际贡献率的大小判断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弥补的固定成本金额,这道题几乎跟教材P233表8-3的例题一模一样,如果掌握了这道例题,一半的分数不就白白到手了嘛,所以,建议认真研读教材练习题也不是不无道理。

3

《经济法》备考经验分享

总体来讲,这个课程需要理解的内容有点多,除了两章税收,其他章节都是文字性的阐述,更形象一点地说,《经济法更像法条内容的堆砌》。打开教材,密密麻麻全是文字性的内容,看着就眼晕,但不能因为这样我们就对这门课程产生恐惧感。经济法考试内容大多数集中在民商法内容部分,连同两章税收法律内容,基本上占到卷面分值的80%左右,所以,建议大家在复习的时候抓大放小、有的放矢。

《经济法》内容比较枯燥,建议在备考的过程中,与另外两门课程穿插着学习,《中级会计实务》学累了,翻翻书,记忆几条法律知识,《财务管理》做练习烦躁了,听听侯永斌老师的段子,乐呵一下,在快乐的同时也就把经济法给学了,一举两得。

好了,受时间限制,在三门的备考件方法上不能详之又详,请大家见谅。送给备考的考友一句话,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句话:勿忘初心,砥砺前行。

是的,正式有这样的技巧和坚持,才能取得成功,现在把这段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顺利通过考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