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警台上年轻的毕传喜

11月5日下午,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南京发展图片展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观众——南京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综合科科长毕传喜,他驻足在展示“平安南京”建设成就的展板前,久久端详着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

照片中,毕传喜端坐在接警台上,面前摆放着一台老式计算机,身上警服的颜色还是橄榄绿。工作中的他正熟练地一边右手拿电话接听警情,一边左手操作计算机键盘,录入信息。

据了解,照片是1994年拍的,当时恰逢南京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升级改造110报警系统,引进了第一代计算机报警处理系统。“这是当年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毕传喜回忆说,“在这之前,我们只有单机的电话,报警电话打进来,需要一个个接,然后人工手写在报警记录本上。系统引进后,这项工作就交给计算机了,效率提高了不少。”

另外,计算机报警处理系统还有一个优势——主叫号码显示。“我们系统是和电信局的电话资料库实时联网的,由于当时一般都是固定电话,报警电话一打进来,我就能通过计算机知道号码主人的姓名和地址。”

这样一来,接处警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毕传喜说,“民警到现场的速度越快,就越有利于案件的侦破和处理。”

前来观展的毕传喜(胡潇/摄)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南京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110报警处理系统在不断升级改造中,实现了质与量的飞跃。“1994年的时候,我们只有4个接警台,4个人同时接警。现在,我们有40个接警台,40个人同时接警,规模扩大了十倍,设备也不可同日而语了。”毕传喜说,“现在,我们一般能在接警后的五分钟内赶到现场。”

未来,南京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将基于大数据,发展110报警处理系统的“智能语言”、“智能派警”和“智能提示”功能。

毕传喜具体解释说:“智能语音,是指群众在报警电话中所说的话,系统将自动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录入;智能派警,是指系统会根据报警地点,自动派发警情,指派就近的派出所民警前往现场处置;智能提示,是指系统将为民警在处警的过程中给予提示。”

“高度的智能化,将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处警效率。”毕传喜骄傲地说道,“我们一直致力于通过科技强警,打造平安南京,提升南京市民的安全感。目前,南京已经成为全国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