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未成年人偷用父母

手机、银行卡、支付密码等信息

为游戏充值

结果家长损失惨重的情况

早已屡见不鲜

“7岁女儿玩2小时游戏充值1万8千元”

“10岁男孩沉迷网游用爸爸手机充值3万”

……

这样的标题也频频出现在各大新闻网站

近日,家住深圳的黎女士也遇到了此番情况,她的孩子玩网游,看直播,打赏女主播,被网络公司扣款一万多元。

短短两天之内

“直播”扣款11970多元

黎女士的儿子小张去年上半年,通过同学介绍,开始在“虎牙直播”上观看主播玩游戏。玩的时间长了,小张越玩越上瘾,今年9月23号、24号,“虎牙直播”的主播示意小张要送礼物,当时,在主播的怂恿下,他盗用了妈妈的银行卡,在短短十分钟时间内,被“虎牙直播”多次扣款,两天内共计扣款11970多元。

找商家讨说法

家长表示不能接受

事后,黎女士通过多种途径得知,“虎牙直播”隶属于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十多天前,黎女士在珠海找到了这家公司,向他们讨说法,但是对方回复退还三分之一,黎女士表示不能接受。尔后,多次拨打虎牙直播网络游戏公司的服务电话,但电话一直无法接通。

律师:商家应负主责

监护人负次要责任

据法律界专业人士表示,根据《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商家通过网络收取支付款,在不能见到消费主体的情况下,一定要有准入门槛,一定要对支付方的年龄、支付能力鉴别清楚。

基于这位玩“虎牙直播”孩子的年龄还不到12岁,属于未成年人,本身没有支付能力,商家应该承担主要责任。

其实,未成年人用父母信息

支付充值游戏或直播金币的情况

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带着家长们

一起来看看这些事件

深圳

熊孩子看父母手势猜中支付密码

偷花千元练级

近日,龙华李女士把自己的手机给孩子玩一个小时后,她的支付宝和微信的近五千元都没了。起初,李女士对孩子说的看手势就能识别出密码还表示怀疑,现场试验了一下儿子确实可以猜出来。通过消费明细,李女士发现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她的儿子分别通过支付宝的余额宝和花呗,还有微信等多种方式共消费近五千元,而这些钱全部用来购买游戏的钻石。

事后,李女士举报投诉,游戏公司工作人员表示,需要李女士提交相关证据,证明确实是她儿子所为,游戏公司会进行评估。

广州

14岁男孩打赏王者荣耀女主播16万

私聊话很露骨

年仅14岁的熊孩子,其父母在牛仔裤生产的流水线上工作,十年存下16万元。妈妈想着余额宝比较方便利息比银行高就把钱统统存在了这里。没想到,从暑假8月份开始到9月,14岁的熊孩子把这笔钱分100多次充值成游戏币,统统打赏给了游戏直播平台的女主播。

男孩子打赏的女主播叫“大乃敌”,在直播中,界面上游戏在继续,主播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些话,诸如“谢谢关注”,这是感谢又有新人关注她。还有“这怎么打的呀,一个劲地转啊转,上啊”,这是点评游戏的。总之,似乎没有什么刻意要说的内容,感觉就像身边有个女玩伴,声音稚嫩带喘息。

该事情发生后,经其父母与该游戏公司协商,最终以“私了”方式拿回了大部分钱。

湘潭

7岁女童玩手机

两小时充值一万八

近日,湖南湘潭也发生未成年利用父母手机“秒花”积蓄的事件。周女士7岁的女儿借用其手机玩游戏,在2小时内充了1万8千多元。周女士希望游戏平台能把钱退回来,公司客服称已将问题反馈上去,让等回复。此外,周女士也表示不排除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那么,对于未成年偷用父母支付信息的情况,

网友们怎么评价呢?

绝大多数网友认为责任最大在于家长,只有家长严加管教,同时管理好个人支付账号信息,才能有效地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当然,也有少部分网友表示这样的情况发生是各大平台监管不力所致:

各位深圳娃儿们有喜欢玩游戏或者看直播吗?

你怎么防止孩子在网上乱花钱的呢?

你对此还有什么建议呢?

快快分享给大家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