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留言】职工创新工作室是新时代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许多企业始终不遗余力推动的重点工程。但企业、工会究竟应以怎样的方式支持职工创新工作室?《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支持资金管理办法》的推出,在支持职工创新方面,做了一种制度化的尝试

5万元撬动258万

职工创新工作室研发的一套“蓄热器站智能化控制系统”,每年为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鞍山钢铁)创造效益258.45万元。研发这套系统的工作室带头人林学斌,是赫赫有名的全国劳动模范。但林学斌本人认为,功劳不仅仅属于自己和工作室成员——如果不是鞍山钢铁推出的“职工创新工作室项目支持资金”制度,他这个创新项目恐怕现在还只停留在图纸上。

2016年,他在一线工作中发现,鞍山钢铁炼钢总产三分厂蓄热器站存在弊端,导致岗位人员工作量成倍增加。林学斌牵头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很快就拿出了一套解决方案——蓄热器站智能化控制系统。但这只是方案,真正做出这套系统,至少需要5万元资金。

创新工作室是由劳动模范或高级技师带头、职工自发参与的非营利性团体,根本没有资金来源。若在别的地方,似乎立刻就要上演“一文钱憋倒英雄汉”。但在鞍山钢铁则截然不同,林学斌只填写了一份《职工创新支持资金项目申请书》,将该项目的应用前景、理论基础、操作方案、预计费用写明,提交上去。

申请书提交给公司后,立刻按照既定程序展开审核,很快,5万元资金就审批通过。有了资金,创新工作室迅速研发,最终,研发成功的蓄热器站智能化控制系统满足了集中监控需求,并确保了RH精炼炉长期稳定生产,有效解决了人员少、蒸汽消耗量大的问题,实现了长期稳定安全生产。

而这,只是鞍山钢铁设立的职工创新工作室项目支持资金所“投资”的几百个项目之一

资金名正言顺

企业该如何支持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发展?这是自职工创新工作室模式出现之后,企业、工会就一直在探索的。对待创新项目一事一议?对创新项目有求必应?评估创新成果只看效益?这显然都不是合理的工作方式。

能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对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的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做到初期科学审核、立项后做到精准支持、得出成果后又能客观评估?《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支持资金管理办法》的出台,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鞍山钢铁工会生产技协处负责人介绍:在过去,鞍山钢铁下属企业通常是从企业每年的维修费中挤出少量资金支持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技改立项。但维修费金额有限、需求较多,能够用在职工创新上的数额少之又少。在深入了解这一情况后,鞍山钢铁2016年8月设立了“职工创新工作室支持资金”,专款专用,第一年的投入资金就高达400万元。

400万元不是小数目,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一个专项资金制度从无到有的创立,让职工创新工作室的项目投入有了名正言顺的出处。

资金划拨有规则

经过2016年的探索实践后,2017年,鞍山钢铁推出了《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支持资金管理办法》。以半年为周期,鞍山钢铁所属的职工创新工作室都可自行申报项目,经过所在单位初步审核后,提交给鞍山钢铁工会,工会会同科技质量部对申报材料进行二审,二审主要审核工作室提交的创新技改项目是否聚焦公司主业、是否属于群体性创新,是否具有广泛应用性和实用性;随后进入第三轮专家评审,专家评审则侧重于审查项目的可行性,并核算立项后所需的研发费用。

三轮审核后,项目得到资金管理领导小组批准进入公示期。公示完毕,由公司工会编制资金分配预算方案,再由计财部审核,资金下发。

是支持不是管理

制度化管理不仅限于项目申报阶段,鞍山钢铁工会生产技协处工作人员介绍:资金拨付后,职工创新工作室需要严格执行项目预算。对违规违纪使用资金的,将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这并非意味着工会要对资金的使用处处插手,相反,为了提升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工作效率,鞍山钢铁还推出专门制度:职工创新工作室按审批通过的采购计划采购,对单笔金额不超过5000元的,可以自主采购。

据统计,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4月,鞍山钢铁已分三批审核放行职工创新工作室支持项目204个,投入资金864万元,完成123项,使用580万元。这些“天使投资”给鞍山钢铁带来巨大的效益回报。经各基层单位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认证,已经完成的项目每年为鞍山钢铁创效达7109万元。也就是说,制度的建立激活了职工创新工作室的热情,鞍山钢铁得到超过10倍的回报。

感谢鞍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宣教文体处对采访的大力支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