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中,方舱医院的投入对疫情的控制取得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最近,一首《方舱医院真神奇》的儿童歌曲受到了关注。

这首歌曲出来后,受到了很多批评,节奏欢快,体现出的是一种快乐的感觉,被指"歌颂灾难"。作曲者回应想呈现出的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从方舱医院康复出院后很高兴的心情,而且这首歌只是一系列组歌(有开心也有伤心)中的一首。

除此之外,歌曲视频中小男孩的妆容和稍显夸张的表现方式,让网友觉得辣眼睛,也让这首歌缺失了抗疫的严肃性。

小男孩的声音非常好听,很有张力,是个有唱歌天赋的孩子,闭上眼听确实是一种享受,但他的妆容、表情到动作都给人一种不舒适的感觉,不像个孩子,好似被成人世界控制的玩偶,而不是真正由他内心散发出的感情与情绪。

孩子本是简单、纯洁,但在成人的"指导"下却丧失了本来的面貌,但这真的是孩子该体现的"美"吗?边唱边摇头晃脑,配以假笑和卡点式的机械动作,虽然是"高人"的指点,但却看不到孩童才有的童真。孩子成了提线木偶,网友们也很痛心他被"绑架"了。

孩子就该像个孩子,还孩子本来的样子,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这不仅是让他们有更快乐的童年,也会让他们成长为更独立、有创意、有感情的人。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将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避免塑造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总会以孩子小为由,强行将自己的喜好、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将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的样子。

其次,给更多空间让孩子自由发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情感表达,让他们自己体验并感悟。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会有自己的情绪、情感、行为,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比从家长那里"感悟"到不仅更能打动人,也让孩子懂得感悟、释放、表达,更能让孩子避免猜测家长的想法而隐藏自己。

再次,避免设置条条框框,拒绝套路化、模式化的教育方式。很多事情都可以有套路、模式,但在孩子的教育中却不能有。孩子的思想是开放的,套路、模式会让孩子的思想僵化,丧失创造性,鼓励他们自由发挥,赞赏他们正面的与众不同,这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勇气与信心,开发出更多的潜能。

最后,可以引导孩子,但绝不绑架孩子。引导的目的是给孩子一个方向,让他能有目的的思考,而不是将他引到大人想要的点上,只有内心中真实的认可,才能自然地表现出来,并让孩子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孩子并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行为、表达方式,还他们一片洁净的天空,给他们一块肥沃的土地,日后必会长出惊人的"果实"。唱歌的孩子没有错,错的是成人,还请大家放过这个孩子,不要让这件事成为他人生中的阴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