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风华逶迤史,万里江山磅礴澜。在消防战线上,有一名从军十三年的老兵,他用信念和行动,抒写了一曲初心永存、风华正茂的时代篇章。这名老兵叫赵风华,是天桥大队梓东中队的中队长助理。

小时候,他羡慕父母口中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因为他们每次的成绩单都是他的两倍;长大后,他羡慕那些漂泊的游子,不被世俗束缚;如今,他庆幸自己最好的青春,与消防为伴。初心,在这13年里从未褪色;风华,在这13年里历久弥新。

2017年1月25日凌晨,梓东中队的电铃骤然响起:308国道与梓东大道路口发生严重车祸,车内两人被困。

警情就是命令!赵风华率两车十六人风驰电掣赶往现场。与半挂车追尾的货车驾驶室严重变形,副驾驶母女被卡在车里。鲜血蜿蜒着从驾驶室流了出来,母女二人无力哀嚎着,刺破夜空。赵风华意识到,破拆作业难度极大,稍有不慎会再出意外。他沉着冷静,对被困人员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后,拿起液压钳、液压剪,小心翼翼开始破拆。滴答滴答,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寒冬腊月时节,救援服不知何时已经湿透。半个小时过后,母女二人终于得救。

“谢谢大恩人……”此时,欲哭无泪的驾驶人,跪在旁边一个劲儿地感谢。耗尽力气的赵风华,一屁股瘫坐在地上,恰好与驾驶人四目相视。从对方的眼神,他再次明白,自己身上有千斤重担。这份重担,正是他参军入伍的初心所在。

一岁风华薄似刀,晴荷流翠欲寒毫。第一次穿上救援服,赵风华只有十六岁,一个内心对消防事业充满憧憬和崇敬的孩子;如今,十三年一晃而过,他已是一名老兵。十三年来,他心底的那份憧憬和崇敬始终没有褪色,他知道,扛起消防人肩上的担子,不单单需要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迈,更需要横刀立马舍我其谁的坚定信念。

赵风华初入警营之时,因为对业务不熟练,每次出警着装蹬车都比别人慢一拍。一次出警归队,他看到战友因超负荷的工作量,拖着疲惫的身躯回来,心里满是愧疚。会当凌绝顶,不做平庸人!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蹬车。

为了提高紧张意识和速度,他变成了许三多。别人训练时他在训练,别人休息时他额外训练。睡觉时,他用闹钟定铃,每隔一个小时闹铃就响一次。铃声一响,他就飞速奔向车库,练习模拟着装蹬车,用秒表计算时间。慢了,再来!又慢了,又重来。训练密度逐渐加大,从一个小时一次,到一个小时两次,再到一个小时三次……为了训练下肢力量,赵风华每晚扛着杠铃走鸭子步,白天沉重的双腿连爬楼梯都困难;为了加快跑步速度,他每天迎着朝阳出发,踏着烈日归来;魔鬼一般的训练终见回报,每次出警,他成了第一个着装蹬车的人,并且成为了训练标兵。

2007年,他参加济南市长跑比赛,看着一个个队友被医务人员抬走,他明白,这是精神与肉体的一场搏斗,只要精神不倒下,肉体决不能投降。他加快速度追上前面的队员,咬定青山不放松。最终,他摘得桂冠,并多了一个外号——“跑不死”。

有战友问他为何总是这么倔,不累吗?他的答案万分豪迈:因为内心有信仰,完全可以无视遍体鳞伤。

家是温馨的港湾,赵风华却很少在这里停靠。十九大安保期间,赵风华一直驻守在前置备勤一线。一天夜里,妻子突然打来电话。听筒里,孩子咳嗽声一阵紧似一阵。原来,家中年幼的孩子高烧不退,妻子一个人在医院已经一夜未眠。困顿中的妻子,给丈夫打来电话,希望丈夫能回家照顾照顾孩子。正值特殊时期,赵风华深知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他强忍着内心的牵挂与不舍,一边安慰妻子一边说道,“对父母,对孩子,对这个家,我真的不合格。但我相信,我的牺牲会给更多的家庭带来平安和谐。”

无限风华青春住。妻子说,丈夫举起的右手属于祖国,左手是她的专属。每次行军礼,赵风华都能感觉到右手的担当和左手的温度。妻子的日记本上,清晰记载着赵风华参军入伍13年来的荣誉,但最让他动容的,是最后一行:十三年来,只在家过了一个春节。

万紫千红颜,四季风华满。飞蛾扑火,只为烛光的亮丽。消防兵冲入火海,不图名、不图利,只为肩上的责任、心中的百姓。十三年来,赵风华用执着的信念和坚实的脚步,为“消防梦”做了最好的注解:初心永存,风华正茂。 (方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