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怒而诸侯惧”的白起是怎么死的?说了你可能不信

战国时期有一群人以诸侯国为棋子进行博弈,学得一种术法,天下诸侯无不害怕,世人称他们的术法为“合纵连横”。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张仪、公孙衍二人,他们师承鬼谷派,以文入道,成就了传奇的人生。

其实鬼谷派还有另一群人,他们善武,以武驰骋天下,同样让诸侯惧怕。而这类人物的代表人物就是庞涓、孙膑、白起。武有三策,上策伐心,中策伐谋,下策伐人。话是这样说,但其实这三策是不分上下的,下策修炼到最高境界依然可以出神入化,不战而屈人之兵。白起就是走的这个极端的道路,以杀入道,一怒而诸侯惧。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历史上唯一一个将下策修脸至炉火纯青地步的杀神,死的却很意外,我说了你可能不信。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前356年,商鞅受到了秦孝公的重用开始变法。因为商鞅是从小老百姓直接一步登天的,所以他也特别能体会那些有识之士壮志难酬的心情,于是他在变法中加上了一条提拔平民的规定,只要你有战功就可以,敢拼敢杀就能成名,于是为白起应运而生。

至秦昭襄王十三年,20多岁的白起终于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他从一个小兵一步步升为左庶长。秦国的爵位分为二十级,而左庶长恰恰是第十级,也就是处在正中间的位置。不过由于白起作战勇猛,战无不胜而受到丞相的提拔,在第二年对抗韩魏联军的战争中作为主将上场。这场战争中白起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他率军左右突袭,以歼灭为主,主要攻击敌军兵力最虚弱的位置,消灭敌军有生力量,最终蚕食了韩魏联军,消灭敌军二十四万,自此白起一战成名。

秦昭襄王十五年,白起升任大良造,相当于后来的兵马大元帅,总领一国的军政大权。这一年白起兴兵伐魏,攻下魏国六十余座城池,大大消灭了魏国的国力,魏王听见白起之名就心惊胆战。

后秦昭襄王十六年至二十九年,白起一次伐赵,3次伐楚。赵国被夺取一城,出国被白起打的迁都而去,从此一蹶不振。白起因此功被封为武安君。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白起再发神威,率军攻打韩国,赵魏联军企图救援,白起杀神附体,大破韩赵魏三国联军,消灭十二万,逼迫赵国士兵二万,共计十四万之多。

秦昭襄王十三年、四十四年,白起再次进攻韩国,韩国被歼灭5万士卒,两道断绝,于是割让上党。领韩王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决定导致盟友赵国损失四十五万大军。

韩王割让上党,但是上党郡守却不愿意降秦,于是修书赵王一封,愿意归顺。此时的赵国还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失败,前有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的赵奢打下了赫赫威名,所以当时的赵王赵孝成王并不惧怕秦国,于是就顺手接收了上党。

白起知道了大怒,于赵国展开了一场攻坚战。这也是白起第一次受挫,他遇到了赵国的老将廉颇,死守不战,于是秦军换王龁继续围困上党,消耗赵国国力,断上党粮草。后来赵王坚持不下,换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替换廉颇,打野战。白起知道后秘密潜入前线,前面故意败给赵括,于是赵括孤军深入,被白起骗如了山谷,全部坑杀,死亡四十五万人。一战之后杀神白起之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诸侯只要提到白起之名心惊胆战。由此世人用“一怒而诸侯惧”来形容白起。

可以说秦国的大一统白起之功占了一大部分,这样功名赫赫的或马革裹尸战死沙场,或封王拜相名垂千古,但是白起最后却死的意外。长平之战白起有一个大帮手,那就是秦相范雎,他使用反间计把心高气傲的赵括骗上了战场,最后才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不过在胜利后范雎却又不让白起灭赵了,逼着他退军,因此白起和他闹翻。

令人想笑的是,有一年白起生病了,这时候秦王不知道又翻什么糊涂,又想着灭了赵国,可是派去的军队久攻不下,到最后被联军围攻损失惨重。这时候又想到了白起,于是非得逼着白起去带军打仗,白起分析说,打赵国必定不能胜利的,因为六国联军一天就能感到救援,秦军肯定不是六国联军的对手。可是秦王不听,令白起立马启程。白起无奈只好奉命出行,他行至杜邮病情加重,而秦王还以为白起想违抗自己的命令呢,送了一把剑过去让白起自刎。白起知道后心灰意冷,仰天长叹“早该死矣”,遂自刎。

这就是白起的结局,我说了你可能不信,杀人杀神杀自己,最后白起忠心耿耿竟被主子刺死,自己结束了自己的性命,恐怕让白起尊严的死去也是秦王对白起心底的愧疚吧。白起的落幕让人看到了一种“狡兔死,走狗烹”的凄凉,这或许是古代皇权的弊病。但是在如今的企业中依旧存在这样的问题,卸磨杀驴之事常常有之,寒的不光光是一个人的心,而是一群人的人,望警戒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