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径山镇以河道水质全面提升、小微水体美化纵深推进、污水零直排创建、美丽河湖连片建设等目标治理,全域水质基本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2019年,东湖街道从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清水便民、长效管护、示范引领等方面着手,完成干流清淤疏浚、沿线整体环境提升及环西太洋游步道建设等项目,圆满完成西太洋港区级“美丽河湖”创建工作。

日前,2019年度杭州市“五水共治”(河长制)“二十佳”镇街名单出炉,我区径山镇和东湖街道榜上有名!

下面,跟小余儿一起去看看

这两个镇街是如何做的!

径山镇:打造全域水美样本

径山镇镇域内有区级河道4条,总长32.46公里,镇级河道11条,总长54.25公里,小微水体280余处。近年来,径山镇以河道水质全面提升、小微水体美化纵深推进、污水零直排创建、美丽河湖连片建设等目标治理,全域水质基本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

1

坚定不移抓落实

成立镇“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和“五水共治”工作指挥部,下设“一办四组”,扎实有效地开展相关工作。建立健全“河长制”工作机制,由镇班子成员担任镇级河道河长,村、社区书记担任分段河长。出台政策健全制度,强抓责任落实。

2

与时俱进谋规划

坚持问题导向,明确科学治水的目标。对全镇五水方面存在的现状、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下发镇级五水共治工作任务书,使清水治污工作常态化、目标化、责任化。2014年至2019年累计投入约33000万元,用于城乡污水治理、河道综合整治及引配水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防洪排涝工程、饮用水保障及节水工程、小微水体清淤生态提升、治水宣传造氛围。

3

破难攻坚抓成效

剿灭四类水,“5+5”工作法抓河道水环境治理,打好水质提升攻坚战。

细“治”入微,清通每条毛细血管。抓绘图、抓网格、抓巡查、抓美化,显成效。

助力全域美丽,完成“污水零直排”创建。落实资金保障,挂图作战、每周通报,有序推进。

厚植水韵底色,北苕溪成功创建为省级“美丽河湖”。

启动“数字治水”,探索全流域长效治水。完成苕溪水专项,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甲鱼养殖废水生态净化。

打造青山绿水好环境,助推区域经济新发展。

东湖街道:建设“数字治水”平台

东湖街道辖区河道分属运河和上塘河两大水系,河道众多,河网密布,共有各类河道117条(其中区级以上河道14条,重点乡镇河道17条,村级河道86条),河道总长度约198公里,主要承担地块雨水排出行洪及区域引配水等功能。街道共有河长92名,其中镇街级河长42名,村级河长50名,河长年平均巡河率稳定保持在100%。

2019年,东湖街道从安全流畅、生态健康、水清景美、清水便民、长效管护、示范引领等方面着手,完成干流清淤疏浚、沿线整体环境提升及环西太洋游步道建设等项目,圆满完成西太洋港区级“美丽河湖”创建工作。

1

数字治水平台建设

东湖街道辖区面积近77平方公里,市政雨污管网长达466.8公里。东湖街道积极探索“数字治水”新模式,打造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城市管理系统。

2

智慧管网铺设

东湖街道以合丰南区为试点,对小区内部老旧、变形、破损的管网进行集中更换。对每节管道植入数字芯片,实时采集记录管道在每一个环节(生产、运输、安装、管养)各类信息,从而形成一张完整的可视化地下管网图。

3

智慧河道搭建

以内排港沿线10公里干、支流为创建区域,每500米设置高清视频监控,实时监控河面及河岸情况。相关数据与“智慧管网”以点线相结合方式统一融入“数字治水”平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本周是

“河”我一起 守护碧水

摄影/王珏、宋华、林天立、汪文彬

编辑/孟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