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值春暖花开,动物发情的高峰期,准备踏春的亲们,远离野狗、远离危险,如果发生可疑动物致伤,切记不可大意,要尽快到动物致伤门诊规范化处理伤口并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如被动物咬伤,请及时到犬伤门诊处理伤口、接种疫苗。

春暖花开时,狗狗易伤人

春天到了,又到了动物们……的季节了,狂躁的动物们开始蠢蠢欲动了,春季是动物发情的旺季,动物们的情绪波动较大,性情异常易伤人,故而被动物致伤增多,所以说“菜花黄,疯狗狂”这句谚语还是有科学依据的。

正值春暖花开,动物发情的高峰期,准备踏春的亲们,远离野狗、远离危险,如果发生可疑动物致伤,切记不可大意,要尽快到动物致伤门诊规范化处理伤口并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

当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虽逐步得到有效防控,但形势依然严峻,所以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时候,记得要做好个人的安全防护,勤洗手,正确戴口罩。

为方便辖区群众及时、有效接种狂犬疫苗, 新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纳入规范化犬伤门诊处置定点单位。如有需接种狂犬疫苗请到中心狂犬门诊就诊。

如被动物咬伤,请及时到犬伤门诊处理伤口、接种疫苗

关于狂犬病小知识

狂犬病的定义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是100%。但经过规范的暴露后处理也几乎能做到100%预防。

狂犬病是怎么被感染的呢?

大家看这张图,人的大腿被动物咬伤后,假设这只动物口腔带有病毒,病毒就会滞留在伤口深处,病毒一般会在伤口局部停留一周左右,经过少量的复制,在一周期间,病毒会和周围的神经结合,沿着神经往中枢走,走的速度可能因人而异,一般速度是每天2厘米左右,往前走走到脊髓神经根的位置,此处神经较为粗大,病毒会大量复制,刺激受感染的神经,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狂犬病暴露后处理目标

临床医生最终目的其实是确保病人不得病,那么一般做这两部分处理:

处理一:最大限度降低污染于伤口内病毒的含量(通过伤口处理及及时应用被动免疫制剂)

处理二:尽快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应用高质量疫苗及及时应用被动免疫制剂)使狂犬病病毒有高的抵抗力,降低了病毒含量,得病的概率就会低了,即使得病,潜伏期也会时间比较长,为我们打疫苗产生抗体赢得宝贵时间。

致伤动物风险评估

No.1

根据当地的流行情况进行评估,我们根据现有的知识对咬伤的动物分三类。

第一类是高风险动物:1犬和猫 2野生哺乳动物3蝙蝠(属于III级暴露)

第二类是低风险动物

家畜:牛、羊、马、猪

第三类是无风险动物

哺乳动物以外的动物

对于第一种情况,一定要到专业的预防门诊进行评估。

第二种属于低风险动物,因低风险动物致伤,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般不推荐进行处理。当然也有特例,比如流调的时候也曾在不明原因死亡的动物体内发现狂犬病病毒,所以还是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对于很焦虑恐惧的病人也可以进行处理,毕竟低风险不是无风险。

第三种属于无风险动物,目前,哺乳动物以外的动物都属于无风险动物。

No.2

另外还有个特例,被人咬伤了怎么办?

人跟人之间接触非常密切,被普通人咬伤可以认为是无风险的,但被狂犬病病人咬伤还是有高风险的。

新版处置规范还增加了这样一条:

暴露于啮齿类动物、家兔或野兔时,通常无需接受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个人建议将这一类划归为低风险动物。

暴露伤口分级处理

被咬伤以后,伤口的程度不同,推荐处理意见也是不一样的,目前临床上对伤口进行三级分类。

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 接触或喂养动物

2. 完好的皮肤被舔

简单说就是有接触未受伤:无需处理,建议清洗皮肤。

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 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 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简单说没有出血、咬伤、抓伤:处理伤口及按时接种疫苗

I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贯穿性”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明显出血。

2.破损皮肤被舔: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

3.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常见情况有与家养动物亲吻、小孩大便时肛门被舔以及其它粘膜被动物唾液、血液及其它分泌物污染。

出血的损伤或者粘膜接触:伤口处理,根据情况应用被动免疫制剂、按时注射疫苗。

再次暴露后预防:

全程免疫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

全程免疫后3个月以上再次暴露者,应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

使用了效力不确定的疫苗、之前未全程接种或暴露严重的三级暴露者,在再次暴露后则需全程进行疫苗接种。

温馨提示

新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小时可进行犬伤规范化处理

©新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