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 生活 • 娱乐 • 人文

从地铁一号线人民路站出来,一般会有几个去向:

要么是到中原图书大厦看书买书,要么是前往大上海城、光彩市场,要么是穿过华荣街去往大卫城,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旁边的一条路——杜岭街。

杜岭街,北起金水路,南至人民路,长900米。看似不起眼,其实,这里埋藏着许多郑州的传奇。

一条杜岭街,半部郑州史

在杜岭街和西里路的交叉口,靠马路边有一面墙,上面写着10个字:“一条杜岭街,半部郑州史”。不了解郑州历史的人,恐怕只会一头雾水。

杜岭街和郑州的别名——商都,有着极大的关系。

1950年,在河南郑州发现面积达2500万平方米的商代遗址,因此,郑州有了“商城”的称呼。

1959年7月4日,郭沫若先生专程到河南,考察了郑州商城遗址。当他看完考古工地后,非常震撼,猜测“郑州商城”有可能是商代都城,但是拿不出“郑州商城”作为王都的证据,也只能把它当做商代早期的一座普通城市的遗址。

直到1974年,在杜岭街,真相大白。

1974年,郑州和全国一样贯彻着“深挖洞、广积粮”的最高指示。9月的一天,在杜岭街和张寨南街地下施工时,突然有人挖掘到坚硬的金属器物,在清除周围的泥土后,两只外形类似的巨型青铜器现身。

大方鼎通高100厘米,重达86.4公斤,被命名为杜岭一号,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小方鼎通高87厘米,重64.25公斤,被命名为杜岭二号,由河南博物院收藏。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杜岭一号方鼎

这是郑州商城首次发现的青铜重器,一出土便震惊了考古界。经专家考定,鼎的准确年代应该是公元前1400年左右。因此,它是目前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的青铜重器。

杜岭方鼎的发现,也挺直了中国学者认知“郑州商城”的腰杆——“郑州商城”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商代早期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王都,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建有城垣的王都。因“断代”而看似年轻的郑州,一跃而成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挺进中国大古都俱乐部。

这里要多谢当年发掘杜岭方鼎的工人,一镐将郑州送进中国八大古都的队列。

杜岭街上的一方小天地

撇去发现杜岭方鼎,帮助郑州登上“中国八大古都”这一宝座,杜岭街看似乏善可陈,跟任何一个老街巷没什么差别。

但是对于生活在这里的老郑州人来说,这里就是一个自在的小天地,饭馆、医院、学校、商店......一应俱全。

新华建国饭店

路过人民路,一眼就能看到新华建国饭店,由于它抢眼的高度,成了人民路上的一个地标。

这家四星级饭店建于2003年,10年前在郑州可是鼎鼎有名,先在一般是作为商务出差、开会的场所,一般路过郑州旅游的人还是选择快捷酒店的多。

中原图书大厦

中原图书大厦是目前河南省内规模面积最大的新华书店综合卖场,一共有4层楼,书的种类相当丰富。进去的时候,感觉置身于一座图书馆。无论平时还是周末,都有很多人来这里看书买书。

三楼还有一个蓝调影音咖啡吧,可以拿本书来这儿做下来,点一杯咖啡,听听音乐。门口的书架上,摆满了CD,音箱店稀少的今天,已经很罕见了,说不定在这里能找到你的爱豆哦。

回声馆

相比中原图书大厦,藏在后面的回升馆则显得更精致一些。隔离了车水马龙的人民路,环境更安静,非常适合看书。

四层的红砖建筑,门口的两只大白兔惹人喜欢,到处充满了文艺气息。

室内陈列和阅读体验更佳,充满格调的木质地板,拿起书就可以席地而坐,让你快速进入书的世界。

在回声馆,总是被书中内容吸引,一抬头,天黑了,合起书走出书店,内心特别充实。

河南中医药第一附属医院

在杜岭街路东,有一家三甲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处于杜岭街、人民路、西里路合围之处,是附近居民看病的好去处。

医院已经65年的历史,根底深厚,有不少中医药学专家、国医大师。这里是全国中药制剂与剂型改革基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

这里也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的重要教学实习基地,不少河中医的同学实习都会来这里。还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路过老旧的杜岭街,发现这旁边居然还隐藏着一所高校——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又称郑州幼师、郑州幼专。

其实,这里是幼师的老校区,郑开大道的新校区已经加入了象湖大学城的圈子。

算起来,幼师的校龄比郑大还老,是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第一所、全国第一批独立设置的七所幼儿师范学校之一。

幼师老校区的校园不算大,楼房也充满了年代感,让我想起上高中那会儿。春去秋来,这里送走了一批批毕业生,留下了他们的青春,不知道后来去做教师的有多少人?

@郭大璐啊郭大路:学校真讨厌,学校真好,学校真有心,这些话都是我说的。曾经一趟有一趟跑到郑州的我,不再是以郑州幼专学生的身份回去了,学校发的光碟里,每个年级、每个班、每个人的录影带、照片、资料都在里面。以后只能看碟片睹物思人了,怕是连声道别都没说,是我今生很大的遗憾。所有的情绪、离别一下子朝我扑过来,每天晚上都难过的睡不着,睡着了也会醒来,心里超级不好受,这是很长很好的一生吗?

再往北走,就是金水河。

长长的金水河,被誉为郑州的母亲河,从自西南向东北,像一条玉带横穿城区。

复行数十步,就到了杜岭街的尽头——金水路。

金水路上车辆穿梭,一刻不停歇,跟安静的杜岭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有一种郑州味道,叫杜岭街

郑州的老街巷总藏有神秘的美食,一般都是口口相传的那种,杜岭街也不例外。

虽然没有美食一条街的美誉,但是杜岭街有着自己的两样招牌:碳锅鱼、冻酸奶。这是其他地方无法替代的,是专属于杜岭街的味道。

金壮壮碳锅鱼

在杜岭街,碳锅鱼和金壮壮是对等的词汇,提到碳锅鱼就是金壮壮。店里以前都用炭火,现在改成了燃气炉,但是味道还是从前的味道。

店里的装修透着老店的气质,实木桌椅,环境还算干净。

来这里吃饭的大多冲着他们家的招牌。点一份碳锅鱼或碳锅鸡,配一份青菜、炸饼,两三个人能吃饱。店里也有龙凤锅,鱼和鸡各占一半,比较受欢迎。

现在,杜岭街上又陆陆续续开了几家碳锅鱼,金壮壮人气不减,只是在美食越来越多的今天,杜岭街也成了吃货嘴里“落寞的碳锅鱼一条街”。

冻酸奶

藏在杜岭街一侧的市民新村,有一种神秘的小吃,吸引着郑州的好吃嘴,不辞辛苦地钻进这个偏僻小街巷,它就是——冻酸奶。

冻酸奶的店有两家,小牧人,小冰川。有人说小牧人正宗,也有人说小冰川是网红店。都说自己是老店,第一次来的人大概是傻傻分不清楚。不过,无所谓了,味道是最好的说明,都试一下就好啦。

冻酸奶的店,在杜岭街和市民新村北街交叉口往西约200米,幼师门口斜对面。两家小冰川的门店把小牧人夹在中间,竞争甚是激烈。

去的那天,几个不大的小店都坐了一些人,正在犹豫进哪家的时候,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哥,热情地走过来:“进来坐吧”,就这样进了小冰川。

很有年代感的小店,几张小桌子,墙上贴着菜单,还有便利贴上的留言,让人回想到学生时代喜欢做这样的事情。

点了一份最经典的冻酸奶,不加任何料,5元/杯。小哥不一会儿就送了过来,大概是冰箱里冻好的,冒着冷气。拿小勺挖一口,太冰牙了,甜味不重,酸酸的,没有那么惊艳。不过想着,这种小店,吃的也都是情怀吧。

小胡同,大树下,冻酸奶,追忆青春时光。

再往前走,走出市民新村北街,就是人民公园东门,好近。

杜岭街,大隐隐于市

3000多年前,这里是商朝都城所在地,享誉世界的商文明,就在这里起步。

40年前,杜岭方鼎重见天日,轰动全国,杜岭街成为了千年历史见证者。

现在,杜岭街像一个大隐隐于市的前辈,躲在繁华背后,默默看着这座迅速崛起的城市,晒着秋日的夕阳。

天黑了,杜岭街两边的灯亮了,美食广场开始热闹。

今日互动

说说你对杜岭街的印象和在这里的故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