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降水相态预报(欧洲气象中心EC/发)

民声天下11月30日北京快讯 冷空气即将大波来袭,这也将给不少地区带来降雪的机会。然而,降雪未到,不少小伙伴儿们便开始欢欣鼓舞地准备迎接它的降临了。对此,专家却泼了盆冷水,激动的太早了。

中国气象频道气象分析师信欣在接受“民声君”独家采访时表示,今天(30日)欧洲气象中心EC数值预报给出,7日-8日长江中下游等地出现大范围降雪,但是预报还不一定准确。关键在于冷空气和暖湿气流能否配合得如此完好?也就是北边的横槽和南边的南支槽,能否如期出现,使得足够强的冷空气和暖湿气流在长江流域相遇,而不是错过彼此。

信欣通过“民声君”告诉公众,根据欧洲气象中心EC预报雨雪的逐6小时演变,参考美国气象机构GFS的预报,可见5日以后的降水预报,差异很大。这个差异并不能用来彻底否定欧洲的预报,但至少能看出预报的分歧很大。而这个分歧,也就是这次预报不确定的关键点。

据信欣介绍,从7日20时的形势场对比分析来看,要有降水,必须有水汽输送。欧洲气象中心EC预报的南支槽偏东,且槽更宽广,700百帕的水汽从孟加拉湾一路输入到我国长江流域,因此可以有降水。但是美国气象机构GFS预报给出南支槽偏西些,而且槽比较窄,水汽输送到贵州,没有再往长江流域走,长江中下游都是西北气流,比较干,不利于降水。

信欣进一步强调指出,从温度条件看,冷空气确实不弱,欧洲与美国的形势都给出1030百帕线下到江南,这个温度够低。可以下雪,但前提还是水汽。由于欧洲预报的横槽明显,冷空气囤积时间更长,更强,南下会慢一些,而美方预报的冷空气南下时间会早一些,后期回撤也会快,等后期南支槽东移,水汽再上来时,就是下雨,不是下雪了。美方预报8日晚的形势可见,1030百帕的冷高压向东北方向撤了,南支槽也东移了。这个就等于偶像剧里,男主赶到了机场,女主已经坐飞机走了。(撰文/匡吉)

*编者注:

以上文字,为“民声天下”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一经发现,违者必究。

(您可将新闻线索私信我们,也可在文章末尾评论留言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员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欢迎在底部留言,发表您的见解。

↓↓↓觉得还不错,随手订阅我们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