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作者 | 郭为

“网聚产业专家,论道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创新讲堂3月16日开播,该讲堂是由“北京创新科技研究所”与“国合·耶鲁全球领导力培养计划”项目联合发起并主办、投资家网协办。围绕数字经济国家战略、数字技术创新以及产业数字化展开。邀请国家政策的研究与制定者、学术权威和知名企业家,分享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创新前沿、企业数字化成功转型案例等。

3月20日15点,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先生带来“以云为基,拥抱数字化革命”的直播分享。

以云为基,多场景融合应用,数字经济将迎来新一轮爆发

本文根据郭为先生直播内容编辑而成,以飨读者。

很荣幸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我对整个IT行业的理解,这个时代是一个“云”的时代,所以我把“云”作为主要的介绍的对象,今天就围绕“以云为基,拥抱数字化革命”展开。

为什么讲云?因为云已经成为IT的基础设施了,但究竟如何来定义“云”?我把关于云计算的一些定义给大家展示一下,包括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IBM、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国务院的定义。

其实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定义,它讲的是一种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云不仅仅是一个计算的能力,同时它也是一种新服务模式的体现。举个例子,美国的奈非电视网络,大家一起参与,整个电视剧的编写是通过剧集播出过程不断的反馈来实现的,这也是一种云模式。

像校园网服务,如何把学生的用水、用电,用一种订阅式的方式来为学生提供服务,这就是云的概念。

最近国务院也提出来,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防御战,后疫情时代可能是一个大规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期,如何利用这个机会,我认为每个企业家都应该学习利用云的技术,为自己的产业实现转型。

从客户的角度讲,云就是订阅模式,你只要定了,服务就到了,而不需要一次次的购买。

再来讲一下服务的内容,什么叫SaaS?什么叫PaaS?其实是基础设施服务,这些内容本质上是由于计算机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计算机的发展分两部分发展组成,一部分以CPU为代表的半导体,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提升很快,无论是运算速度还是存储空间,10年前和今天已经没有办法来相比了。由于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从而使得云业务模式产生。

另外一部分是软件,它有两个很典型的特征。第1个特征是不管你花多少钱投资,你的客户可能是1个也可能是100万个,但它的成本都是一样的,这也是软件业和传统的产品制造业之间非常大的不同之处。而且购买的人越多,其单位成本就下降的越快,你的盈利能力就更高。软件的成本是个定量,不根据你的使用量而发生变化。

第2个特征,软件可以对硬件或设备进行重新定义、重新结构化,叫做软件定义。

由于计算机能力和软件的变化,才催生了云计算的产生,变得越来越普及。那么在普及的过程中,如何利用计算机的技术来服务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呢?

从技术概念的角度来讲,整个云计算技术的发展路径。“云”不仅停留在计算一个领域,伴随着不断的创新,所有的知识服务都可能转化成“云模式”。它本身的变化,就是它自身的规律,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由于IT技术的发展,从一个单台的计算机来计算东西,逐步到多台计算机网络化作业,到今天演变成云和网的结合。由于虚拟化的发展,又使得我们能够通过软件、硬件定义计算能力,云发展是一个怎样的态势?

发展云已经变成未来数字化革命的一个基础设施。作为基础设施,我们也可以把它定义出一些特征,比如说公共性、不可或缺性、大规模的定制化以及可持续性和规模效应等等。

另外,由于它的外部经济特征和可持续性,所以用户越多,云的发展就更好,它具有规模效应。

我们国家总体上云的发展和国际上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像美国、欧洲的一些国家,从公有云的规模上就可以看到,亚马逊一年是几百亿美元的规模,阿里云在中国占有超过50%的市场份额,也只有不到400亿人民币的规模,所以我们国内云业务的发展和国外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这也是一个机会。

多个云管理将是一个很大的机会,未来每个企业上云不会就放在一个云上,因此未来混合云可能是云计算发展的一个态势。

第3个讲云的数据化和智能化,其实这一块主要是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云上如何发展?

再一个就是场景的融合。云和各个行业的场景融合,最典型的就是阿里,它本身用云技术做了一个电商,又把云释放出来,也就是说和商务的融合。我们国家也存在着一个机会,一个是我们的治理体制,使得我们能够很好的融合,比如说和农业的三资管理结合在一起,走一个农业云,这就是中国特色。

最近几年,我们的服务器发展很快,但是在10年前或15年前,当我们中国的PC年产销量达到5000万台的时候,基本上和美国持平,那个时候我们服务器的拥有量是美国的1/50,这其实意味着我们大量的应用没有PC版。个人打字、写文字做办公自动化,但大量的行业应用是需要服务器的,要有后台的支撑,但这一块我们和国际上其他国家来比有一定的差距。

像神州数码一样大规模的国内企业,上面大部分还都是跨国公司,都是国际上各个领域里边的领先行业的公司,比如像汽车行业、快消品行业,我们为他们提供平台,多云管理平台,已经在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为什么云这么重要?过去企业的ERP、财务系统,它只是对企业的某个环节进行了信息化的改造,使得我们提高了效率,但企业的大部分环节还都是非信息化、非数字化的,其实效率还是比较低的。

而云所带来的方便性,当企业上云后,它快速布置基地的成本使得开发的范围,可以做到零死角。这个时候企业的敏捷性、竞争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跨国公司要加速企业数字化发展,加速企业上云的原因,未来中国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也必然是要走企业上云的步伐,这也是工信部反复强调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的原因。

如果能够重视企业数字化,对企业发展还是会带来非常大帮助的。假如你的企业还不是你所在行业的头部企业,但如果你能够把你的企业数字化,这可能使你在短时间内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

在中国计算机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云管服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过去大家都比较重视基础设施,做一个公有云,但真正贴近到每一个企业的时候,大家接触最多的实际上是你的云管。

云管平台可能是接下来作为云计算,公司之间竞争最激烈的点,谁能够在这个方向领先,意味着未来你的企业会非常有前途。

我们上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整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我记得很多年前有一句广告是一个中医药的广告,“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它讲的是一个人的神经系统,你要痛的话,一定是神经它不通了,通了他们就不会痛。我们经常讲数字化是企业的数字神经网络,如果你所有的流程、人员都数字化了,你就可以实现企业的敏捷性。

企业竞争就是比快,谁的反应速度更快,你才最有竞争力,通过上云,实际上是从成本上极大的降低数字化的成本,从效率上来讲能够快速的实现数字化的过程。

第3个是由于云定制化的特征,即使是数字化之后还仍然存在,这是一个快速迭代的过程,这样的话就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投资,随时去切换,我们可能进行数字化的各个环节,接下来我想讲的是云计算与数字化转型的关系。

未来最大颠覆性的技术是在数字化领域,构成这个基因的是生命科学。现在正处于数字化革命的阶段。

尽管现在生命科学很热,但仍然还没有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幸福指数产生很大的影响,不过数字经济或者数字科学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革命的孕育期或爆发期的过程中。

围绕着数字化革命,我认为会在三个方向上会产生重大的创新,以云为代表的IT基础设施重构,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向。

第1个是基于数据和知识核心竞争力的重塑、融合与创新,拉一个终端机来进行工作,但伴随着整个银行业务发展规模的提高,又进行了网络化的改造,走到现在实际上已经进入到分布式云计算的架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未来走向开放银行,走向多云平台,未来都会不断的变化。

第2个是所谓的知识图谱,比如银行的商业逻辑,存款、贷款、汇款,最早都是在一个分行去完成这样一个任务,除了存贷汇之外,按收费或增值服务的业务,非贷款类的业务慢慢来衍生。这些东西衍生后又产生新的变化,我们不断的凭经验去构造。

现在我们已经不靠传统经验,而是要通过大数据来分析你的人群,你的反欺诈或者高风险点的人群是个什么样的行为特征,这是我们对知识的认知。

第3个是场景的融合,我们传统的银行建了分行,后来在互联网上去进行贷款了,未来的发展我们可能会紧密的结合新产业。从金融行业来看,我们的IT架构要不断的满足场景以及知识的变化,要对IT的基础架构不断进行演进。

同时,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也使得我们的认知不断提高,意味着我们可以拓展的方向可以更广。我从纵向来讲,由于摩尔定律软件的特征,实际上整个基础设施是在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发展的。从主机到网络,一步一步的来实现。

从理论上来讲,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来看计算机的变化,比如说从信息学来看怎么变成新的系统,原来是信息对实际物理现象的反应,最终又被数据驱动到现在属于第3代系统论的认知,就是说实际上这是一个共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强调一点,其实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不是说有了计算机才有,其实信息是从人类诞生之时就开始了,因为人有语言,文字就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和实体的活动,只是在没有出现计算机之前,我们是通过印刷术来推进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于科学的认知,古希腊形而上学形式上的出现,所以大家有思维模式的变化,思维模式实际上就是我们对世界虚拟的看法。

有了计算机后,就可以把这些虚拟的思想用一种物理的方法去把它连成线,实际上就是整个信息技术发展,而在计算机还没出来之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但计算机、现代通讯技术出现之后,发展速度就非常之快,实现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同时同步的往前走,这其实就是基础设施重构的影响。

当然计算机本身也有一系列内生的变化,这也都是计算机自身的特征,比如说现在大家比较流行讲的分布式时序数据库,这都是新的技术不断渗透到基础设施里去的结果,然后不断提升基础设施的能力。

没有数据库之前,我们是用程序来建立逻辑关系,有了数据库之后,我们就用图表的方式把所有的数据关系把它展现出来。在一个庞大的世界里边,我们只挑选其中的一部分来描述这个世界抽象它。

但随着非结构化数据的应用,大规模出现之后,我们要用新的工具来完善它,同时我们要考虑时间向量,就衍生出来所谓实际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这些都是计算机技术本身在不断的发生着这样或者那样变化的结果。

下一代互联网是什么?

商业互联网只是数据的传输,而下一代互联网将是信任或者价值的传输。

在互联网环境下,更大范围的陌生人进行交易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网络进行信用背书,这就是区块链产生的原因,我们如何去完成这样的一个计算能力,当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个方向是没错的。

其实我想讲讲认知科学,基于大数据对于知识的认知。在农业社会里,其实已经产生了所谓的认知科学,人们对环境的认知就是靠经验不断调整的结果,什么时候撒种,什么时候施肥,但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大数据所带来的认知有点类似,你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反正就是这样一个变化,我们利用这些东西变成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人类认知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现代科学的产生,大家都知道现代科学应该是从牛顿开始。

由于他用简单的定义,推导出来一系列原理,使得我们在认知受限的时候,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释,所以就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知识。

当然它有局限性,由于它的局限性,所以就到了爱因斯坦时代,爱因斯坦也是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但相对论也是一个简单的数学符号,来解释能量和质量的关系。

量子力学,其实今天很多科学都在使用,包括计算机的发展,都是基于量子力学一些基本原理产生。量子力学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薛定谔方程、概率论,也就是非线性、动态、随机、动态特征的描述,这种描述实际上就是今天所有使用数据的一个特征。

实际上这是人类认知科学一个非常重大的突破,每一次我们用一个什么样的数学符号把我们的现实世界给描述出来。

最近流行讲AI,其实AI无外乎用近似于量子力学的方法,对复杂系统用统计学进行一个黑箱式的模拟,然后找到一个参数,模拟变化的过程,这就是今天我们对人类认知科学认知的很大变化。

由于这些技术的发明使得我们现实中过去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得到解决。

现在AI服务客户,比如解答问题,这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有数据。基于数据,我们在认知上才能支持。

今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大数据统计的办法,来了解某一个行业的知识,某一个数据或者某个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如何去获取数据就变成非常重要。所以在去年年底的四中全会上,把数据作为资产是非常重要的突破.

如何去获取数据,这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

比如,我们物流效率提升很大的原因是集装箱的发明,所以在场景技术里边仍然可以衍生出一些新东西。

电力系统、房子,在疫情的防范上就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它有了这样的数据化的基础,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因为系统已经警告了,如果发现一个有病毒的人,就能够第一时间服务!

当然也包括在疫情期间实现数字化,只有数字化(虚拟化)能够实现拓扑结构,才能不断的优化。

国际上也对第三次数字化转型有很多的说法,不过这也标志着数字服务经济是未来的主要的形态。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我们用一个叫做技术奇点的方式来表示,当年炼铁从1000多度到1300度的时候就产生了白口铸铁,使得生产工具的材料发生了变化。其实我们的云计算也是一个技术奇点,从传统的信息技术到云计算,这是一次非常大的变化。

云计算实现了云网的融合,我们讲计算和通讯的融合,网络和计算能力的融合非常容易!大家现在都讲5G,人类要进入信息化时代,而信息化时代的基础设施就是云。

今天就分享这么多,期待跟大家有更多的交流,谢谢大家。

………………………………

作者简介:郭为,企业家,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