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過四十抑鬱的她,用閱讀哲學書籍獲得了內心的緩和與平靜

國民心理健康網,國家級心理助推平臺。

關注“國民心理健康網”公衆號,獲取更多心理資訊。

文章來源 | 鬱金香陽光會

本篇作者 | 愛米粒

本篇編輯 | 董小姐

今日導讀

在世界上所有的行業當中,最長壽的是哲學家。哲學跟抑鬱天然對立。一個哲學素養深厚的人不會抑鬱,而一個有抑鬱症的人,通過學哲學而使得自己心開意解,乃至擺脫抑鬱症,也完全有可能。像莊子、禪宗的書,對抑鬱症都有很好的療愈功能。

今天的分享,就是一位中年面臨“不惑”的抑鬱症患者,通過閱讀哲學書籍,來讓自己獲得生活智慧、內心的平靜的故事。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閱讀後,她發現自己變得不再那麼聒噪,變得不再那麼害怕獨處,不再那麼需要別人的肯定,真正地從內心緩和下來,這些都是閱讀帶給她的力量。

“術救命、道救心”,藥物可以幫助你把上半身從泥潭裏拉出來,但只有認知的改變,才能真正讓你獲得解脫,並且不再跌入。

年過四十抑鬱的她,用閱讀哲學書籍獲得了內心的緩和與平靜

小的時候,作爲學校的乖學生,我一直視學習成績爲第一指揮棒,感覺只有好好上課、考好的成績、讀好的大學,才能找到好的工作、賺到錢,改變身在底層的命運,讓以後的生活物質上不那麼匱乏。

應試教育的讀書“無用論”,讓我的內心匱乏

我視很多書爲無用的書,因爲我覺得那些書看了沒用呀,不會對考試成績有大的影響。在家,父母忙於生計無暇顧及我;在學校裏,因爲成績好和聽話,我備受老師和同學的關注,一定程度上,也讓我享受這種關注。

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這種所謂的“有用”之書後,我發現我的人生變得越來越無趣和生硬。我總覺得這種所謂的“有用”之書無法帶給我快樂、無法帶給我自信的底蘊,更無法帶給我迷茫人生的答案。而我更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在應試教育的烏合之衆中,你難以獨善其身。

很多年以後,當經歷了社會的種種之後,當看到莊子的那句“無用之用,方爲大用”時,我竟然有醍醐灌頂的感覺。

人生四十“不惑”的時候,我“惑”了,我抑鬱了。聽別人說,疾病是來提醒你的,提醒你在錯誤的道路上走得太遠,是時候該停下來好好思考了。就這樣,我人生的快車,在高速飛奔之後戛然而止,一度讓我不能適應,感覺自己妥妥地被社會拋棄了。但抑鬱之後,當連死都近在咫尺,你對996的高薪工作也變得不那麼留戀了,這一刻,我感覺,得好好活着纔是正道。

年過四十抑鬱的她,用閱讀哲學書籍獲得了內心的緩和與平靜

用閱讀哲學書籍來獲得智慧

於是,我加入了鬱金香,接觸到了同病相憐的鬱友,我看了許多別人的抑鬱故事,這一刻,我才知道,原來有那麼多人飽受抑鬱的折磨,在尋求救贖之路,尋求療愈的方法。鬱金香陽光會的小白說:“藥物可以把人的上半身從泥潭裏拉出來,但只有認知的改變才能真正把整個人拉出來,並不再跌入”、所謂“術救命、道救心”。

那怎樣才能改變認知,什麼纔是“道”呢?。我苦苦追尋。

我開始接觸跟抑鬱症有關的一些書籍,比如《伯恩斯新情緒療法》、《渡過》、《回到人間》、《生命的重建》等。我一直在想,要怎樣通過這些書籍去改變自己的認知,內心的迷茫繼續陪伴着我,直到有一天。

一位朋友對我說:去看哲學書吧。

他讓我看《中國哲學簡史》、《西方哲學史》、《阿蘭德波頓生活哲學課》、《熊培雲慈悲與玫瑰》、《一個歷史學家的宗教觀》、《潘恩理性時代》、《薩特他人就是地獄》、《薩特荒謬人生》、《米哈里心流 最優體驗》、《叔本華 人生的智慧》、《學會接受你自己----全新的接受與實現療法》等等。

他說,哲學是一切科學的母親。我們小時候,老師會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哲學是科學的母親,科學在“術”的界面,一個個知識點構建而成;而哲學會是在“道”的界面,它從本質上幫你去刨析問題的根本,教你如何去思考,如何面對自己的內心,如何探尋活着的意思,讓自己去追尋真正的幸福。把根源的東西理好了,下面的也就是順了。當然,如果有能力再往上去研究哲學的母親——神學,那更能獲得更多的智慧。

他跟我講,學佛並不是拜佛祈求庇佑,“佛”的原意是“覺悟的人”,學佛的目的是向佛求得生活的智慧;《心經》也不是抄寫多少多少遍就能給自己加持,只有真正明白《心經》中蘊含的哲理,才能從此岸的“苦”走向彼岸的“悟”。

讀書是人內在認知的成長,教人學會質疑、學會思考、學會探索、學會生活、學會付出和愛、學會快樂、學會提升自我的眼界、終身學習、成長。

年過四十抑鬱的她,用閱讀哲學書籍獲得了內心的緩和與平靜

開始讀書的我,內心緩和了下來

主動也好,被迫也罷,我開始一本一本啃這些書。感謝我的朋友在我讀這些書籍的時候給予我的點播和引領,有導師帶着是不一樣些。小範圍內,我們也開展了小型讀書會,思想的頻繁碰撞,改變在點滴之間發生。慢慢地我發現自己變得不再那麼聒噪,變得不再那麼害怕獨處,不再那麼需要別人來給我肯定;不再那麼地害怕和急躁,真正地從內心緩和下來。我變得愛看書,愛和書中的人物共處;愛看歷史劇,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去感悟人生。

在經典的書籍中與一個個靈魂對話,這個時候,你纔會接觸真正意義上的不再孤獨,內心開始變得有力量。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說過:“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有天堂,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我開始了真正意義的讀書。不爲考試、不爲生計、不帶任何目的,只爲尋找快樂和幸福、尋求心流、尋求內心的救贖。內心的力量在一日日地充盈,能量在慢慢積蓄。後來,我才知道這位逼着我讀好書的朋友曾經也抑鬱過,靠着讀書成功自我救贖,他說,那是他人生觀價值觀的重塑,他擺脫了藥物,實現了真正意義的康復。我想,也許我也可以。

我希望把自己感受過的、經歷過的分享出來;希望更多的人能受益,能療愈自己走向康復。願一個個抑鬱的生命在經歷痛楚之後,能夠通過閱讀實現自我救贖。

年過四十抑鬱的她,用閱讀哲學書籍獲得了內心的緩和與平靜

小編寫在最後

閱讀哲學書籍幫助自身走出抑鬱的原理在於:好的心理狀態來自於對自我的真正理解,你越瞭解你自己,就越能接受你自己,就越會有強大的內心,來抵抗不良情緒的侵擾。

當你陷在抑鬱情緒中的時候,你眼裏的世界是灰色的,好比透過一面蒙塵的鏡子去看鏡子裏的景物,失去了客觀性。而哲學家對於世界的嚴謹、深刻的思考,會幫助你擦去這面鏡子上的灰塵,讓你可以清楚地看清世界,從而更深刻地認識自己。哲學類書籍與一般的勵志圖書有着本質上的不同,它不會爲你打雞血,而是給你長久的慰藉。

當然,閱讀哲學類書籍也是一把雙刃劍。雖然用好了,它可以“治本”,但用不好,它也會很危險,如果沒有導師的指點、讀書會等團體的引導,個人可能會因爲思考的偏差而更加抑鬱,因此不建議青少年或者人生閱歷不足、思維能力尚在恢復期的鬱友們獨自閱讀。

鬱友們可以先從閱讀一些簡單的書籍入手,慢慢恢復自己的閱讀能力。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是:觀察自己看書時情緒是否會更好一些。如果對情緒有幫助,果斷地看;越看越糾結的,果斷地撂。

最後,祝願大家都能獲得閱讀的快樂。

年過四十抑鬱的她,用閱讀哲學書籍獲得了內心的緩和與平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