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这么多冲向IPO的公司中,小米是为数不多自带光环的那种。

这家公司高速成长的8年,足以被写入互联网时代的商学院案例库,但在旁观者看,似乎有两个“小米”。2010年至2014之间,小米凭借在社交营销领域的创新让手机出货量冲上“全国冠军”“全球前五”;而2015年以来,小米在手机主业跌出全球出货量前五名之后,以互联网思路走出U型底部,试图扮演一个“新物种”的角色。

此小米已非彼小米。

作为一家善于自我表达的公司,2018年的小米试图向外界传达这样一个信号:小米是一家逻辑自洽,且拥有巨大想象空间的互联网公司,而非依托硬件制造的手机公司。

这是创始人雷军关于公司商业模式的新构想,也是小米自筹备上市以来不断向投资者和公众讲述的新故事:“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雷军在6月的IPO路演时表示,这个故事能将小米的估值腿上1000亿美元。

在2018年的新故事里,小米进一步强调它的智能硬件生态链体系,以及它在电商之外如何在激烈的线下零售市场冲杀。

越来越复杂的业务结构,为这家年轻公司在管理的挑战上持续加码,而它切换商业模式所需的时间,也在不断拉长。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对小米来说,2018年意味着商业模式加快转换。

就在两天前的 MIDC 2018 小米 AIoT 开发者大会现场,作为小米当下最火热的业务,IoT 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围绕着小米 AI + IoT,一个生态系统正在形成,今年的架构调整中,IoT 部门的重要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会上雷军也表示,AI+IoT 是小米未来的核心战略。

路由器的尝试

小米发展早期,公司只做三大战略级产品:手机、电视和路由器。手机是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入口;电视是智能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米当时还认为,由于路由器是24小时开机且联网的,很可能将成为智能家居的入口,于是将其视为公司级战略产品。

小米最初的确在路由器方面进行大力投入。然而,路由器发布之后却没有收获类似小米手机那样的追捧。有报道指出,小米路由器在发布的两年半时间内,仅仅卖出1800万台,整体销量表现平平。

“电视和路由器未达到期待中的成功。”这是小米联合创始人刘德在2016年初的一次采访中对小米除了手机外的另外两大战略重点的点评,这也被认为是整个小米团队对电视和路由器业绩的一次公开表态。

2017年,小米电视在联合创始人王川的带领下突飞猛进,改变了不被看好的局面,但路由器却始终未能证明自己拥有智能家居入口的价值。

IoT与生态链

也许你会对小米IoT这个词感到陌生,但是如果你听说过小米生态链,也就不难理解了。本质上,小米IoT是对小米生态链投资的一次战略升级。

2013年到2014年是小米增长速度最快的两年,也是智能硬件最火的两年。雷军想让联合创始人刘德以小米的名义去投一批优秀的创业公司,刘德欣然接受,这就有了后来的小米生态链投资。而他接受的时候,压根没想到这件事会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5年不到,小米投资和孵化了220家生态链企业,其中100多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费品,华米、云米等均已独立上市。在小米手环、空气净化器和平衡车等消费品类领域,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

也是在2014年,小米开始专门成立部门搞IoT连接模组。通常意义上的智能硬件,小米也会交给生态链企业来做,除非这个产品被视为超级入口,那么小米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自己做。

2017年,小米自己发布了首款AI音箱小爱同学,最初小米内部对这款产品也充满争议,大家一致觉得当前的语音交互仍不够成熟,推向市场是否会遭遇差评。但是最终,这款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超出了雷军的想象。

由于小米AI音箱也放置于家庭环境,可以24小时开机联想,还能语音交互,它的功能比路由器更强大。基于此,小米路由器当年未完成的梦想,竟被小米AI音箱完成了。

2017年底,随着小米AI音箱崛起,小米开始重点提及IoT战略。IoT概念的提出有两个前提,其一就是要有AI音箱这样的超级入口,其二是要有很多种类的家用硬件产品可以联网,这两点恰好小米都具备,尽管后者是通过投资形式完成。

手机之外的增长点

自2017年以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开始逐年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智能手机作为主要营收来源的小米必须寻找手机之外的新增长点,而IoT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方向之一。

根据小米最新财报,小米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在第三季度保持高增长,贡献收入1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8%。该业务2018前三个季度总收入达289亿元人民币,已超去年全年的IoT及生活消费品总收入234.5亿人民币。

由于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的增速远超公司总营收增速,因此在小米整个营收中,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的占比也在快速提升。

由于布局最早,小米成了最早享受IoT果实的人,但绝不是最后一个。基于这一行业的前景,多家公司都开始在这一领域布局,其中包括华为及荣耀、360、OPPO、vivo、锤子等等。

2018年7月4日,手机厂商vivo、OPPO,电器厂商美的、TCL,以及大华乐橙、科沃斯、阳光照明和极米科技等多家硬件厂商,宣布成立了IoT开放生态联盟,并公布了IoT产品方案,这是对小米IoT地位的直接挑战。

尽管参与者众多,但是这一领域的竞争远没有达到手机领域的激烈程度。锤子科技在今年双十一之前发布了旗下公司生产的地平线8号旅行箱,然后立即在几天后的双十一成为京东箱包类销量冠军,这样的情况在手机行业通常只有苹果才能做到。

但在可预见的未来,IoT领域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面对众多的新来者,小米要么将其一一击败,然后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要么蛋糕被别人切分,进而冲击公司的营收和股价。

在小米上市后两季的财报中,IoT 都是最亮眼、最有想象空间的部分。用户期待的全屋智能,小米也是目前最有希望实现的那个,甚至可以说,对于小米来说,未来这是比手机更值得投入的业务。在占据了先发优势后,小米的 IoT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种优势延续下去,不让智能手机市场的故事重演。

资料来源:第一财经周刊、腾讯科技、虎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